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照明技术和设施在博物馆陈列中相继得到开发与应用。科学、合理的运用采光照明,不仅可以提高陈列的展示效果,还可以对文物起到保护作用。本文对光导纤维照明在陈列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简介:说起北京故宫的夜景照明,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屹立于城墙之上的四个角楼。它的照明设计早已成为北京古代建筑夜景观的经典。1999年,根据北京市市政夜景规划设计,在故宫近4000米围墙外埋了地灯,对四个角楼和五个门(东华门、西华门、端门、午门、神武门)采用远投光照明,对故宫内的三大殿则采用远距离弱透光照射。有意味的是,这项为迎接建国50周年大庆的亮点工程,并未列入前期的总体规划方案,而是临时决定加入的。其具体原因,没有人说得清,包括当时的主要设计及参与者。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证的,关于故宫的夜景照明,曾有过包括国家文物局在内的故宫里外古建专家的讨论,争论的焦点不外乎围绕着古建保护展开。事实上,这类探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时隔8年之后的今天,旧事重提究竟还有什么意义?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市政府还将对包括故宫在内的北京市夜景照明进行改进和新增。我们是否应该就此重新反思那个一直以来都存在的,并还将继续存在下去的问题:古代建筑文物的照明究竟应不应该做,怎么做,尤其是在北京这座越来越现代化、国际化的,也越来越亮的大都市里、它关乎保护,更关乎记忆。本刊为此特邀老、中、青三位建筑及照明专家从各自的角度谈谈这一话题,其中两位是当年该工程的设计者和主要参与者。
简介:1941年4月,戴笠在重庆成立财政部缉私处,以统一缉私机构,由戴笠亲自兼任处长(后缉私处改缉私署时,改任署长)。缉私处一经成立,即受财政部之命接收全国各地缉私人员及税警部队。为了加强对缉私干部的军事训练,提高查缉技能,及增进法令常识,依据财政部的缉私人员训练计划,乃于1941年6月、10月、12月,先后于重庆、西安、衡阳各成立查缉干部训练班(简称查干班)一所。上述三所查干班,主办者为财政部,而由缉私处(署)具体负责。其成立历史背景,可参见拙作《戴笠直接控制的衡阳“查干班”》(刊于《民国春秋》1998年第2期),此处不再赘述。以下从班期沿革、组织人事、训练内容、学员(生)的招集与分发,及对内部的
简介:采用现代分析仪器及实验方法,对青铜器腐蚀过程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1)青铜器腐蚀产物所含元素与腐蚀环境——土壤和大气内微物质组分具有对应关系,这说明青铜器腐蚀与外界腐蚀环境存在物质交换。(2)有害粉状锈具有物理吸附与扩散性能,因而具有物理活性,腐蚀反应是通过锈层的空穴和缺陷,借助于腐蚀产物的物理活性而进行交换的。(3)有害氯元素在腐蚀产物内层有较高分布,在与最内层锈相邻之基体金属一定深度内,存在纵横交错的腐蚀沟槽,在这些沟槽内氯元素有较高分布。这揭示了对青铜器有害的C1离子难以彻底脱除的原因。进而提示对腐蚀青铜器的保护应从控制腐蚀环境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