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瓶口呈漏斗状,口部较深。细长颈,圆腹曲收,圈足略外张。瓶口外侧、颈部均饰弦纹。两侧肩部与腹底有对称桥形穿带,之间为带槽。肩部饰有放射状叶纹、弦纹,腹部垂饰联珠灯笼纹。通体饰褐釉,圈足底无釉。

  • 标签: 瓷瓶 肩部 颈部
  • 简介:汉初服色经历了从"尚赤"到"外黑赤"的变化。这是汉朝建立过程中先后袭用楚俗和继承秦制的结果。刘邦起事于沛,属于楚地,为获得楚人的支持,其利用了楚人尚赤的习俗。至汉二年,汉政权以秦朝的继承者自居,将水德作为汉朝的德运,意在稳定秦地、吸纳秦人。根据五德终始说,水德的服色理应尚黑,但是汉朝并未放弃尚赤的楚俗,最终导致"外黑赤"的服色格局出现。由于"赤"和"黑"分别是楚人和秦人崇尚的颜色,"外黑赤"这一服色格局也隐约反映了汉初政权中秦、楚两大集团间的博弈与调和。至汉文帝时期,旧的服色体系先后遭到贾谊、公孙臣等人的挑战,持"外黑赤"说的丞相张苍遭到了罢免,"改正朔、易服色"的政治举措得到了实施。虽然文帝的改制最终由于新垣平案的发生而不了了之,但终止了对秦朝水德尚黑的因袭。这为后来汉武帝改制确定汉朝土德、服色尚黄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汉初 服色 五德终始
  • 简介:音乐救国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诸多救国方式之一。民族的危机催化了救亡歌咏运动的产生,救亡歌咏运动的出现助力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原本音乐与大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在抗战时期随着战事所带来的人口流动与迁移,消除了音乐与工农之间的隔阂,救亡歌咏获得推广普及,救亡运动在歌咏声中进入一个新的高涨时期。

  • 标签: 救亡 歌咏 民族意识
  • 简介:本文通过查阅原始记录,对《上马墓地》考古发掘报告中的葬信息予以全面补充和修正,并度量了每一座屈肢葬墓主的下肢胫、股骨之间的夹角,同时还刊布了部分《上马墓地》没有发表的墓葬资料。通过分析认为,上马墓地屈肢葬墓主的屈肢夹角以90°-140°为主,小于90°和大于140°的屈肢葬墓葬只占一少部分,这是上马墓地屈肢葬的主要特征。认为下肢向上弯曲的屈肢葬可能是当时屈肢葬的一种主要方式,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屈肢葬都与后来葬具腐朽塌落挤压有关。另外还推断了两座偏洞室墓的年代可能为春秋中晚期。

  • 标签: 上马墓地 葬式 补正 偏洞室墓
  • 简介:杨凝(八三七年-九五四年),字景度,五代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居洛阳,官至太子少师,后人又称“杨少师”。长于诗歌,擅书笔札,相传他“遇山水胜概,辄流连赏咏,有垣墙圭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若与神会”(马宗霍《书林纪事》卷二).

  • 标签: 杨凝式 神仙 马宗霍 后周
  • 简介:我今天的讲题是"《论语》加算盘的管理智慧"。儒家学说最强调的一个东西就是传统文化一定要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如果不能和我们现在的生活融合起来,那么任何文化都不会有魅力的。然而,今天我们中国很多企业、很多管理者,在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哺育下,却忘了传统文化,甚至主动地切断了自己的传统。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 标签: 管理智慧 《论语》 算盘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生活 儒家学说
  • 简介:在内地开办新疆班是党和国家为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缩小民族发展差距的重大举措,也是智力援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连二十高中作为首批开办新疆高班的学校,在十五年的办学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针对该校新疆高班的办学经验进行调研,从多方面总结该校的办学经验,并依据新形势下内地新疆班教育的发展趋势,从教育管理、师资队伍、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 标签: 内地高中班 大连二十高中 办学经验
  • 简介:以陈子龙、吴伟业、陈维崧为代表的一批词人,在顺康之际的二三十年间,先后分三个层次相继实现了“词史”写作由“审”向“审外”的开拓,在词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与此同时,“词史”概念在这一时期的创作背景下产生并进入了词学讨论的范畴。杜甫“诗史”意义的示范对于这一时期“词史”写作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清代词学“尊体”的进程。

  • 标签: 词史 陈子龙 吴伟业 陈维崧 审内 审外
  • 简介:“喀什宣统元宝”五钱回历1329年,是喀什造宣统系列银币中的一个大版别,拥有超过40个版式之多,又为当年喀什造的主力币种。同历1329年度,喀什造币还有“喀什造宣统元宝”伍钱和“喀什饷银”五钱。

  • 标签: 喀什 版式 银币 版别
  • 简介:三(1789—1862)、黄以周(1828—1899)父子是浙江定海人,清代后期的学术名家,为李慈铭、章太炎、梁启超等所赞誉。其著作等身,除了已刊印的32种外,另有未刊稿6种,计黄三《音均部略》、《诗音谱略》、《翁州紫微庄墩头黄氏谱》,黄以周《意林校注》、《十翼后录》、《五礼异义》,分别藏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清华大学图书馆。这些未刊稿学术价值颇高,但学界多有未知,故试作考录。

  • 标签: 晚清 黄式三 黄以周 未刊稿
  • 简介:文章通过对李安宅、于玉1940年代前半期川西北的汶川、理番、松潘、黑水、德格等地调查报告的梳理,分析了他们对川西北、德格土司头入调查的内容及其特点,即调查涉及面广,重点突出,政府支持。文章肯定了他们不避艰险,身体力行的研究精神,肯定了他们在调查中细致入微的观察与高屋建瓴的分析,同时也指出了调查中存在的某些局限。

  • 标签: 李安宅 于式玉 川西北及西康德格 土司头人 社会调查
  • 简介:一、引言“窑洞”,顾名思义,是根据近现代土窑洞的称谓而来,从广义上来讲,属于穴居建筑的一种,又称“横穴居”。最早的窑洞建筑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利用生土的直立性特征挖掘的可供人类居住、活动的相对封闭空间。

  • 标签: 新石器时代 窑洞式建筑 结构演变
  • 简介:迄今中国境内至少发现有13件塞伊玛—图尔宾诺倒钩铜矛,依据骹与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A、B两型,与典型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同类矛在形制特征上是有着一定的差别的。推测年代上属于齐家文化晚期及龙山文化末期阶段,绝对年代大概在公元前1800年~1600年之间。塞伊玛—图尔宾诺倒钩铜矛经天山北麓三大河流通道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新疆,向东传播,经河西走廊中转,以齐家文化为中介,逐渐作为文化因素的代表器物继续向东影响,北达晋陕高原包括鄂尔多斯地区,东南经关中以至中原腹地及丹江流域。中国境内发现的此类铜矛显然已不具有武器的功用,很可能属于仪礼用品。中原地区史前文化及社会对于传入的欧亚草原青铜文化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创造性的发明了铸造"青铜容器"的技术,并把这类青铜容器加入了"礼制"的内涵,成就了辉煌的夏商周三代青铜礼乐文明。

  • 标签: 塞伊玛—图尔宾诺 青铜矛 文化传播
  • 简介:2015年6月23日,由文化部港澳台办、香港中联办青年工作部、澳门中联办文化教育部.香港青年联合会和澳门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开幕在我馆举行.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出席开幕并致辞。我馆馆长吕章申、澳门中联办文化教育部副部长张晓光、文化部港澳台办主任谢金英、香港青年联合会副主席郭永亮.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秘书长曹晋锋、香港特区政府驻京办主任傅小慧以及各文博机构代表、港澳实习生出席开幕

  • 标签: 文化实践活动 开幕式 副部长 大学生 港澳 香港特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