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54年,为解决来华苏联专家在北京的住宿问题,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兴建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外围专家招待所,后经时任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的提议更名为“友谊宾馆”。当年,友谊宾馆曾经接待过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率领的3000多位苏联专家和他们的家属。
简介:16世纪晚期开始,西班牙航海家以美洲殖民地“新西班牙”(今墨西哥及美国西南部等地)为基地,沿着麦哲伦(FerdinandMagellan)开辟的跨太平洋航海基础,踏上了菲律宾群岛,1571年征服了菲律宾土著并建立起他们在远东贸易、航运的新基地,
简介: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法国派其首任驻华分舰队司令卜罗德指挥镇压太平军的"华洋会剿"。在1862年的南桥之役中,卜罗德中枪身亡,成为被太平军击毙的最高级别外国将领。本文详细考察了中外不同视角下的"卜罗德之死"及其死后各方的反应,指出各方高规格祭奠卜罗德系出于各自不同目的。清方希望换取法方在镇压太平天国方面的继续合作,法方则将卜罗德视为拿破仑三世远东战略的执行者。分析卜罗德来华的具体作为和对中国政局的影响,可以深入揭示法国与清政府在"华洋会剿"中各自的利益考量和彼此间的微妙关系。
简介:177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客家人杨太钊(或叫杨阿钊)乘一艘叫"宠恩"号的中国商船,在孟加拉湾遇到了大风暴,船被吹送到了加尔各答海岸。杨阿钊在此地长期定居下来,成为到印度定居的第一个客家人。1778年后,杨太钊因食糖工厂生产的需要,获英国总督批准回家乡引带工人,大批客家人陆续随杨阿钊到这里落脚生根。
我的“洋老师”爱泼斯坦
东亚、北美泛太平洋早期航海贸易的考古新进展
“卜罗德之死”的历史省思——兼论法国与清政府在“华洋会剿”中的关系
“丝绸之路”印度洋上的客家人——以印度加尔各答的客家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