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安金槐先生,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和考古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之一,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在50多年的考古生涯中,为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为河南省文物考古事业,为夏商考古研究做出了极大贡献.
简介:林槐.福建漳州市长泰县人.生于明永乐至正德年间.由于任过秉笔太监.又任过四川、浙江等边疆监军、外贸提举.长泰县人称其“胡坂太监”或“林监军”。在明朝廷政治权力斗争中,他洁身自好.又乐于助人;既具有治国安邦的才华.又能甘守清贫.至今在长泰县流传着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简介: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安金槐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7月5日4时30分在郑州逝世,享年81岁.
简介:儋耳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雁门之北,鹰隼所鸷,须窥之国,饕餮、穷奇之地,叔逆之所,儋耳之居,多无君。”同书《任数》云:“其以东至开梧,南抚多婴,西服寿靡,北怀儋耳。”高诱注:“北极之国。”又《山海经·大荒北经》及《淮南子·览冥》也均载儋耳在北方,都把儋耳列为北方之国。学者或认为北方儋耳一词应为“闽茸”之误,
简介:爱姆登是一艘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战舰,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正是这艘普通的战舰,凭着官兵团结如一的精神,取得了非凡的战绩。爱姆登因此威名远扬,成为一种象征。
简介:三板桥是贵阳的一个老地名,现名汉湘街。它是南起醒狮路(老地名独狮子、茴香坡),北至中山东路(老地名三浪坡、小十字)之间的一条小街,因地处市中心,来往行人较多。三板桥的得名,来源于清咸丰年间(1851至1861年),从富水南路(老地名福德街)流经此街有一条排水大沟,为让百姓过往方便,在排水大沟上用3块木板搭起一座小桥供行人通过,故名三板桥。
简介:1982年,德国制药业考察团十余人来上海考察,时任市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的沈芸荪在锦江饭店接待团长替芬巴赫先生一行。一开始,彼此已认不出来,后来一交谈才知道,原来,身材高大的替芬巴赫先生就是当年坐落在江西路138号上的拜耳公司营业部职员。故人相见,分外亲热。他俩回忆起拜耳公司的往事,真是梦萦魂绕,历历在目。替芬巴赫先生在法兰克福市的赫司
简介:1944年,是中国抗战史上最艰难、最黑暗的一年。那一年,每个中国人都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危机;那一年,国民政府发出了“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那一年,有一群不愿做亡国奴的莘莘学子毅然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经层层选拔,这些热血青年学生兵中的一小部分人,幸运地成为了中国的第一批伞兵(空降兵)。本文所述的杨勤槐老人,就是其中一员。
简介:法国作家让·科克托的艺术创作涉及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等诸多领域。俄耳甫斯神话成为贯穿其毕生的重要题材,他的多部作品都与这一题材有关。我们主要以科克托的电影《俄耳甫斯》为例,考察他以电影语言重写俄耳甫斯神话的特点。
简介:《抱朴子·备阙篇》云:挑耳则栋梁不如鹪鹩之羽。即今搔耳。意思是万物都各有用途,大才不能小用。(转引自《骨董琐记全篇》,北京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65页)故知挑耳之名起源甚早。
简介:本文在比较全面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四耳簋进行了类型划分,经过认真地分析研究,得出四耳簋是西周初年出现的,主要流行在西周穆王以前,分布地域相当广泛且为周人、商人后裔及其他方国的高级贵族共同使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青铜簋的结论,同时指出四耳簋是周人重食文化的产物,填写了四耳簋研究的空白。
简介:1997年1月,四川中江县悦来镇月耳井村九社“磨人湾”两座宋代石室墓被发现,考古工作者闻讯后迅速赶往现场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两座墓均为土圹石室墓,出土了大量陶俑等器物。两墓深受唐宋时期流行的道教堪舆风水思想影响。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可知两墓的年代应为南宋中期。
简介:1997年发现的位于广州儿童公园附近的南越国御苑遗址,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出土了大量的砖、瓦、石等遗物以及石曲池等有重要历史和科学价值的遗迹,其中有大量的万岁瓦当和卷云纹瓦当以及筒瓦、板瓦、折腰瓦等建筑用料。
简介:为了保护西汉放王岗出土的漆木器,在研究漆木器保存状况的基础上,采用了沙埋自然干燥法处理两件饱水漆耳杯.处理定型后的耳杯,器形无变化,色泽光亮.脱水及保护效果明显.
简介:“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裱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这是清《陶雅》一书对康熙青花瓷器的赞誉之句。而康熙民窑瓷器“造型之众,规格品种之多,难以数计,与明代宣德、嘉靖、万历三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谓开清一代造型的先河”。始建于1917年的旅顺博物馆,在经历了日本建馆、苏联接管、中国政府管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积淀,收藏有不少价值很高的康熙民窑青花瓷器,青花云龙纹洗口兽耳瓶便为其中之一。
简介:“馘、聝”二字音同形近,“馘”字从甲骨文开始就出现,“聝”的确切用例见于东汉以后的辞书和注释文字。文字学、文献学和考古学的成果证明,“馘”体现了新石器时代以后的“猎首”(“剥头皮”)的风俗,“聝”则体现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截耳”之风。商鞅变法之后“计馘”赏爵的制度巩固了“馘”在运用上的优势地位。
简介:各高校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对学生音乐教学中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技巧以及音乐能力时获得最佳的状态,由学生被动的学习音乐转变为了学生主动学习音乐,并将学习到的音乐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日常生活。近几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许多大学的视唱练耳教学中被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大学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简介:为配合基建,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位于四川西昌市裕隆回族乡长村和星宿村的羊耳坡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槽子田墓地,该墓地共发掘墓葬80座,墓葬形制分为凸字形竖穴土坑墓、长方形竖穴土坑两类,出土各类随葬品500余件,为研究安宁河流域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简介:一、《通监》记“代王翳槐”与“索头郁鞠”为两人《资治通监》晋咸康元年(335)记:是岁代王翳槐以贺兰蔼头不恭,将召而戮之,诸部皆叛。代王纥那自宇文部入,诸部复奉之。翳槐奔邺,赵人厚遇之。
街·巷·槐
安金槐先生生平
亦文亦武话林槐
著名考古学家安金槐先生逝世向安金槐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郑州举行
“儋耳”澄闻
唐槐秋:戏剧运动中的爱姆登船长
草鞋街的麻耳草鞋
在“拜耳”度过的岁月
烽火中的蒲公英——国军伞兵少尉杨勤槐的抗战征途
重写俄耳甫斯神话——-让·科克托和他的“电影之诗”《俄耳甫斯》
略谈《挑耳图(勘书图)》的流传
西周时期的四耳青铜簋研究
四川中江县月耳井村宋墓清理简报
“儋耳”与“椎髻”——从一幅拍印人头像说起
自然干燥法在保护西汉饱水漆耳杯中的应用
旅顺博物馆藏康熙青花云龙纹洗口兽耳瓶刍议
古代“猎首、截耳”习俗的演变及“馘、聝”二字的关系
探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大学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
四川西昌市羊耳坡遗址槽子田墓地2016~2017年度发掘简报
《通监》所记晋咸康初代王翳槐与索头郁鞠降赵事为重出——兼疏解《晋书.石季龙载记》的相关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