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红旗歌》是华北大学文工三团在建国前夕代表解放区文艺战士向全国首届文代会献礼演出的大型话剧,当年获得很大成功。在北京公演后又到天津下厂巡演出。后来上海演出此剧达140余场;南京也大大突破了该地话剧演出的售票纪录;以后兰州、重庆等大城市也相继上演。通过此剧的创演,使三团一批年轻同志奠定了毕生的创作道路,结下了终生难以割舍的情缘。参加红旗歌的演出,可以说是我艺术生命历程中的黄金年龄段。受命写完团史资料交卷后,一种缱绻的幸福感、欲罢不能。执笔又写此篇,献给亲爱的祖国庆寿,纪念红旗歌首演50年。暂留老区完成新任务1949年早春二月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党中央所属各单位相继开赴前线,独让三团留在正定待命,
简介:“舞台的幕拉开,爆发一阵壮丽的歌声,蓝衫团与直属队新剧、哑剧开演!跳舞、活报、新剧表演特别出色,观众的精神随着夜深更加紧张。”这是中央工农剧社蓝衫团举办的一次会演。1933年9月3日《青年实话》记录着这样的情况。当时,苏区像这样的演出很多。逢圩有戏,开会有戏,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戏;扩红运动有戏,节省支前有戏,文化卫生运动也有戏。戏剧组织遍地生花,戏剧活动遍及每个角落。戏剧演出是当时最活泼有效的宣传形式,中央工农剧社就是领导、指导全苏区戏剧运动的组织。它的建立和发展自然也和革命战争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出点子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26路
简介:<正>一、黄埔军校回族学生队的生活、学习和战斗1.十五期六总队二大队(回族大队)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揭开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烧起民族解放斗争的烈火。不久,黄埔军校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回族学生,到南宁分校受训。中国回民救国协会云南省分会,号召全省高中二年级以上的回族学生积极报考。通知发出后,全省各地回族青年300多人前往报名,那时我已17岁,平时很欣赏(汉书)马援传“男儿当效命疆场,以马革裹尸还”的格言,面临中华民族处于存亡危急时刻,乃毅然投笔从戎。我征得父母的同意,与村中马复礼、马朝三两位同学,前往昆明报考。经过考试,全省
简介:北京西郊曾是一片风光旖旎的天然景区,湖光山色,林木泉石,颇具江南特色。辽金元明诸朝,这里就陆续建立行宫、别墅、寺庙、园囿。明代清华园和勺园,曾名噪一时。清代初年,来自东北的满族统治者便有在这里建造避暑宫城的设想。因为紫禁城高墙深院,气氛沉闷庄严,加之有许多繁琐的制度,居住其中,了无生趣。康熙、雍正时期,就利用西郊风景,动用人力、物力,广置园囿,确立了清代帝王的园居习尚。此种习尚使清代园林建筑大大超过前代。乾隆推重发达的汉文明,醉心于园囿建筑,不惜巨资,将天下名景汇于圆明之园,建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皇家园林区。北京西郊历经满清六代帝王,筑就几十处大小园林。整个布局以圆明三园为中心,成众星拱月之势。圆明三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总称“三山五园”,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之作。它们体现了完整表现自然美的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它们集历代皇家园林建筑之大成,又吸收西方建筑成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有清一代,许多重大事件都在这里发生,也使北京西郊园林成为清代盛衰的历史见证。清朝盛时,从西直门到海淀有石砌的御道,沿途数十里,风光秀丽,美不胜收。而今,时移境迁,这一切也如同阿房宫、上林苑的消逝,永远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踏访故园陈迹,追念昔日辉煌,我们每个人都能真切实在地感觉到什么叫沧海桑田。今天,我们也许只能在纸上重现它昔日的风采,然而北京西郊曾经出现过的园林,永远是中国与世界园林史上的重要篇章。在西方人眼中,它甚至一度成为中华文明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