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题为《断章》的著名诗篇,在中国现代诗坛,真可谓名闻遐迩。其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卞之琳。卞之琳是江苏省海门县人。1910年12月8日出生在县城东边20多公里的一个江边小镇──汤家镇上。这是一个乡村知识分子的家庭。他的祖上为了躲避战乱,从江南溧阳迁徙到这里,以开设染坊为业,曾在崇明北沙一带兴旺一时。但是,到了他的父亲卞嘉佑这位落第举子接管家业时,染坊已经日渐衰败。他的父亲又不善于经营,而终致破产。因此,也就只得以教蒙学来维持全家的生活。卞之琳先生是卞家的“奶末头儿子”,
简介:凡游历过长江三峡的人一定难忘夔门之险,而最难忘的恐怕还是镌刻在瞿塘峡峭壁上巨大的“夔门”二字。那一笔一画,一勾一折无不显示出其险峻。1958年3月,毛泽东主席经过长江三峡,盛赞“夔门”二字,遒劲洒脱、风格独具,堪与明朝肖显所书“天下第一关”媲美。这二字谁人所书?恐怕鲜有知者。这二字的作者便是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文学家刘心源。光绪皇帝亲赐九龙杯光绪二年(1876年),28岁的刘心源进京参加殿试,名列二甲第二十七名,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翌年庶常馆散馆。光绪皇帝授刘心源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在此期间,刘心源结识了光绪的老师翁同和。翁同和与其
简介:误会80年代中期,中国三S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安危,在整理埃德加·斯诺的前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保存的资料中,发现了1933年年初,斯诺采访鲁迅的手稿。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答:“茅盾、丁玲、郭沫若、张天翼、沈从文、郁达夫、田军。”丁玲自1927年发表《梦珂》后.到1933年已创作了近30篇短篇小说。鲁迅看过丁玲哪些作品呢?据丁玲自己回忆:“鲁迅先生曾向我要《水》的单行本,不止一本,而是要了十几本。他也送我几本他自己的书。”鲁迅很早就知道“丁玲”这个名字,但当时以为是沈从文的化名,闹了个不大不小的误会。1924年下半年,丁玲在北京,其时,她的挚友王剑虹去世
简介:风雷激荡、个性张扬的现代文坛,曾产生过不少卓有才华的作家、文学家,也留下不少公案,其中有些历史悬案至今真假莫辨。阅读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势必要触及这些人和事,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首先要了解事实的真相。本书十五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材料,其内容涉及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些著名人物,如郁达夫、郭沫若、萧军、易君左、张恨水、黎烈文、林语堂等。如被认为重感情、易冲动,敏感而坦率,富有诗人气质的郁达夫,30年代初由鲁迅介绍参加了左联,并列为发起人之一,后来却与之决裂,书中“始创终弃创造社”一文,详细介绍了其内情。30年代初期,上海《申报》文艺副刊《自由谈》为顺应时势,革故鼎新,一时声名大振,曾产生积极的社
简介:比利时佛兰德斯地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指导下,制定了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为当地非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有益指导。该政策强调社群或团体在非遗传承中的主体地位,以及非遗的综合性与动态特征。在布鲁日圣血大游行中,当地社区形成联盟,担任了该项目传承的主要角色:主持者(圣血荣誉兄弟会)、协调者(当地非遗组织)、参与者(居民)。其中,作为沟通枢纽的当地非遗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通过设计教育包,深入社区的互动项目,举办论坛吸收国际经验等方式,加深了当地居民对非遗概念的了解,促进了圣血大游行在当地社区的推广,为大游行的传承补充了新的生力军。坚持非遗核心质素的“不变”与适应当代环境的适度的“变”,使圣血大游行成为一场源自民间,由民间主导的盛大表演。
简介:初春的北京一定是惠风和畅,冰心辞世的消息却令人神伤。很自然地,我的脑海中重现出了拜访冰心老人的情景。那是1995年11月8日下午,在医院养病的“文坛祖母”,安详地躺在轮椅上,微笑着.微笑着,连声道出自己的姓氏:“谢谢、谢谢!”愉快地接受了咸宁客人的探望。自冰心老人住院以来,牵动了多少小读者、大读者、老读者的情怀!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经常提到一个“爱”的代名词——冰心!而年事已高的她,也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和世态人情。1995年9月底,当她听说鄂南正在大力开发向阳湖文化资源的消息,不由得回想起自己“文革”中期下放原文化部咸宁“五七”干校的往事,身体稍适后,就认认真真题写了“向阳湖”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