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意大利是世界藏学研究版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藏学研究历史,也取得了突出成就。文章简要地回顾了意大利藏学研究起源和发展过程,对期间主要人物如德西德里和图齐等人学术经历和研究成果进行了中肯评价,最后介绍了意大利藏学研究现状,包括目前主要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代表作及相关研究项目。

  • 标签: 意大利 藏学 佛学 研究状况
  • 简介:甘肃黄河岩画是甘肃黄河流域岩画统称。自1976年靖远吴家川岩画发现至今,在白银市所辖平川区、景泰县、靖远县境内发现多处岩画。其中,临近黄河河道岩画有六处。本文以黄河岩画为名,就其发现和研究情况加以综述,以期引起学术界关注。

  • 标签: 黄河流域 岩画 甘肃 靖远县 平川区 白银市
  • 简介:正步摇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首饰。文献中最早出现"步摇"之名是战国宋玉所著《风赋》,其云:"主人之女,垂珠步摇"①。东汉刘熙所著《释名·释首饰》解释步摇为"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②。可见早期步摇一大特征就是"垂珠"。这种装饰品上"垂珠"随着佩戴者步履而颤动摇曳,因而称之为步摇。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帛画中贵妇,头上所戴饰物连缀着多颗圆珠,许多研

  • 标签: 慕容鲜卑 世纪初 冠饰 装饰品 喇嘛洞墓地 鎏金
  • 简介:山西博物院是综合性大型博物馆,珍藏着大量古代铜镜,在对1000多面铜镜进行整理时,发现有些铜镜表面污迹斑斑,而且部分铜镜有粉末状铜锈病害,特在其中选出10面进行了污物、锈蚀物清理分析保护。保护过程中,在尊重其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前提下,不改变特定历史环境赋予文物特定意义,

  • 标签: 古代铜镜 宋金时期 保护 清理 美学价值 历史价值
  • 简介:甘肃出土木器依据形态结构划分,属于典型糟朽木器类型,材质外观特征特性明显。制作材质鉴定表明,基本类型有①松科云杉;②松科冷杉;③柏科圆柏。通过对糟朽木器形态类型、结构属性、影响因素及发生改变原因剖析,指出了糟朽木器材质在经历了第一阶段转折性根本改变后(含水率远低于纤维饱和点),即将面临第二阶段转折性根本变化(含水率略高或接近于平衡含水率),而这一阶段改变结果对器物将是毁灭性;为了避免出土器物在短期内形态发生剧变,运用生物切片、扫描电镜分析技术对木质纤维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研究结果与结构病害腐变结果相吻合。选取糟朽器物同期考古出土糟朽棺板木作为分析对象,分别对其化学成分、容积重、含水率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测得糟朽木器降解损失超过50%,含水率约为10.5%,力学强度指标正常材质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且相对差异较大,最大约为正常木材强度60%。对比分析结果,得出了结论:①糟朽木器形态结构状况实验生物切片分析、电镜显微结构观察和研究结果相吻合,同时材质成分、容积重力学性能测定结果为上述分析结果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②致使糟朽木器形态和结构发生改变主要因素是胎木含水率,其值是非恒定并随外部环境而改变,因此含水率可用于反映糟朽木器材质特性;③纤维饱和点平衡含水率是影响、衡量和评估糟朽木器形态结构两个重要物理参数;④鉴于糟朽木器材质特性,后期保存应尽量避免与水分直接接触,需要严格控制其胎木含水率,且维持恒定、稳定保存环境,这点对后期糟朽木器保存是非常重要

  • 标签: 糟朽木器 结构 形态 胎木含水率 纤维饱和点 平衡含水率
  • 简介:1928年发掘殷墟揭开了用考古资料探讨中国早期文明序幕。但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展开,可以划分三个阶段: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研究热潮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新进展新问题阶段,2000-2011年。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开展文明起源研究主力军只能是考古学,田野考古才是解决问题关键。对国外考古学研究文明起源成果缺乏深度了解也阻碍了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深入进行。目前已有学者自觉地认识到要主动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探源工程,相对而言在专项研究上,容易得出新认识,可是在宏观上做总结性概括则有待不断地解读、探索。

  • 标签: 中国文明起源 研究 回顾 思考
  • 简介:汉字类化是目前汉字研究领域一个热点问题。汉魏六朝碑刻中存在大量类化字,值得深入探讨。从本质上讲汉字类化是一种过度类推,容易造成汉字系统混乱。但汉字类化可以为解释字形、考释疑难字、补正辞书释义等方面提供新思路;汉代及其后文字"假借"现象,不少可以从类化角度加以说明,对于认识汉字性质也有参考价值。

  • 标签: 汉字类化 汉魏碑刻 文献整理
  • 简介:河南秦汉考古在60余年时间内取得了极为丰硕成果。秦文化考古成就主要反映在墓葬方面。两汉时期重要考古发现研究集中在汉代域址、东汉帝陵陵园、内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及大量中小型画像砖墓、壁画墓、画像石墓等考古发现研究方面。河南汉代冶铁考古发现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 标签: 河南 秦汉考古 发现与研究
  • 简介:敦煌文献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大量俗语词,从这些俗语词中可以发现许多传世文献不栽新词新义,这是从事敦煌吐鲁番文献语词研究主要目标。此外,敦煌吐鲁番文献俗语词还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词义发展脉络、丰富古书通假材料,并可以佐证前代语言学家成说,这在汉语史研究中同样具有极大价值。本文即考释了四组敦煌吐鲁番俗语词,并从中揭示出其丰富汉语史价值。

  • 标签: 敦煌吐鲁番文献 语词 汉语史
  • 简介: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语境研究逐渐成为中国民俗学主导性研究范式。本文以三个社区神话传统田野研究为基础,对语境效度限度进行了细致考察,发现语境在形塑神话文本、规定神话讲述场合、确立讲述人听众构成及其规模、决定神话功能和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语境对神话传统影响具有一定限度:神话核心母题及其母题链组合、类型和基本内容,往往呈现出强大稳定性。就此而言,语境视角未能深入触及口头艺术形式和内容根本内核,因而具有局限性。对此,需要倡导"综合研究法"。

  • 标签: 语境 文本 研究范式 综合研究法 神话传统
  • 简介:至21世纪前10年,学术界对瑶族习惯法研究更为广泛和深入,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研究特点。当前对瑶族习惯法研究还存在理解偏差、整体研究不足、挖掘潜力不够等问题,应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做好理顺瑶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关系等六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推动瑶族习惯法研究深入。

  • 标签: 瑶族 习惯法 回顾 思考
  • 简介:桂学作为一种特定民族地区地方学,同样具有学术研究普遍性以及跨学科研究现代学术范式特征。无论是广西桂学研究文献和地域文化资源,还是广西沿边沿海区位,都暗藏着深刻跨文化、跨地域比较元素和特征。跨文化比较文化学理论方法应用,有利于充分发现和掌握桂学文化发展规律,彰显其文化多样性、开放性和丰富性;有利于凸显桂学研究特色。

  • 标签: 桂学 跨文化 比较文化学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简介:通过对北宋永昌陵野外石刻保存环境、病害分布调查,对现存病害数量、种类进行了分类统计,并进行了病害危害程度评估,初步分析了病害产生原因,为野外石刻科学保护研究提供了基础。

  • 标签: 野外石刻 病害种类 统计与评估 病因初探
  • 简介:西和佛孔石窟现存7窟,其中5窟可以登临;原有塑像、绘画全毁,明、清时期石碑4通。据佛孔寺石碑记载可知,佛孔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唐开元三年(715)重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再次修建。佛孔石窟始凿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以后屡圮屡建。在明、清时期宗教及开窟遣像活动中,释、道、儒三教走向合流。

  • 标签: 佛孔石窟 西和 三教合一 明清碑文
  • 简介:近十多年来,西安事变研究出现了众多成果,在史实分析和方法运用上都有重大突破,在中共西安事变关系研究上形成了四大难点热点问题:中共西安事变发动,争论主要焦点是中共是否知晓西安事变发动;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决策转变,争论主要焦点是谁先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期间周恩来蒋介石会面谈判问题,争论主要焦点是周、蒋会面谈判有几次;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问题,争论主要焦点是周恩来是否知晓并同意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去南京。

  • 标签: 中共与西安事变 难点 热点
  • 简介:仰韶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仰韶文化类型研究是其中重点。特别是关于半坡和庙底沟两种类型相对年代和性质问题。一直都是讨论热点,几经曲折反复。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研究做一个简单梳理。

  • 标签: 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 庙底沟类型
  • 简介:兴起于欧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公益旅游是一种志工服务活动、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相融合旅游形式,经历了近40年发展,逐渐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行。本文根据东西方背景案例研究异同、前期近期研究发展脉络这两大时空维度对公益旅游动机、体验和影响三大领域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归纳,并指出未来公益旅游研究发展趋势,以推进我国公益旅游实现人、社会、生态三者和谐发展。

  • 标签: 公益旅游动机 公益旅游影响 公益旅游体验 志工旅游者
  • 简介:本文对中国城市旅游研究动态进行了回顾反思后认为,中国城市旅游研究虽然成果数量多并呈现稳定递增态势,但同时存在着动态研究不足、系统性缺失、研究深度不够以及方法落后等问题。本文从发展目的、形态、生产模式和空间结构四方面对城市旅游进行了重新认识,并探讨了对城市旅游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其他产业融合和嵌入发展等问题。

  • 标签: 城市旅游 融合 嵌入
  • 简介:妇女是乡土社会中民间神祗主要崇信者,但在传统社会中,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文献对客家妇女参与民间信仰活动记载均很少,让人难以探究其神明崇拜面貌。笔者曾在闽西客家地区做过10多年田野调查研究,发现由于“破四旧”时期运动等对民间庙宇摧毁,

  • 标签: 客家妇女 记载 崇拜 神明 碑刻 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