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身陷地狱2000年4月15日傍晚,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依拉华地区比爱皮矿区。在离地面净深380米的37号矿井的平巷里,技术员凯迪文和工人哈伯维、罗伯特正忙着收拾作业工具,这是一处新开挖的矿井,他们负责出煤前的井下检查工作。凯迪文背起鼓鼓的工具包,顺手替罗伯特卸下了空压机的钻杆。就在凯迪文放稳钻杆的片刻,背后突然传来了巨大的"咔嚓"声,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只见十米外的平巷拐弯处,支顶的钢筋骨架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压得轰然折断,整个巷壁由远至近滚动坍塌下来,如一股洪流像要吞没一切……三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惊愕地瞪大了眼睛果立着。"赶快后退!"凯迪文如梦方醒,大声提醒同伴。三人慌忙转过身,顾不得头顶震落下来的碎石和泥土,描着腰连滚带爬地向巷道深处逃去,而身后的轰塌声更让他们魂飞魄散。紧
简介:《过客》里那个黑衣人倔强、黑须、乱发的样子,令人无法不注意到其与鲁迅外形的高度相似。这个疲惫干涸的过客,需要经由老者和女孩的转译才能呈现出自己的思维特征和情绪状态,从他对于老者劝告的拒绝和对于女孩好意的诅咒中,一个去意已决、完全放逐自我的孤独者形象逐渐清晰起来。与此同时,鲁迅思想里的“过客”意识也浮现了出来。作为曾奋发于“五四”的知识者,鲁迅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前后所写的大部分文字,泛着跌落和受伤的隐约淤色,并常伴有困惑和彷徨。在疑忌的顶点,他选择的“我只得走”,但这不是一往无前的冲锋姿态,而是“还是走好罢”的“过客”意识。本文通过挖掘“过客”意识,来完成其与同时期困顿的鲁迅之精神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