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学中文出身的刘士林曾经是一位校园诗人,早年的美学、诗学研究,使得他散发出浓郁的儒者气息,常常给初次谋面的人留下虚怀若谷、张弛有度的深刻印象。又因文采飞扬的现代诗、功力深厚的古体诗在朋友圈中圈了一众“专家粉丝”——这样的学术经历与性格爱好,让人似乎很难将他与热门的“城市科学”联系起来。然而,近年来在学界与评论界好评如潮的《中国诗性文化》、《先验批判》、《苦难美学》、《中国脐带:大运河城市群叙事》、《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中国城市群发展年度报告》、《江南文化理论》、《都市文化原理》、《中国丝绸之路城市群叙事》、《江南城市群文化研究》、《都市美学》等著作,正是刘士林在中国城
简介:为探索光谱学和光学技术组合对中国彩瓷的无损综合科学分析,科学揭示我国两种著名彩瓷斗彩和粉彩的宏观和微观特征,探讨其制作工艺,应用多光谱成像、超景深体视显微分析、光学相干层析(OCT)成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和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对4件景德镇官窑烧制的明代斗彩瓷片和2件山西新绛县绛州州署衙遗址出土的清代粉彩瓷片,进行了面、点相结合的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类彩瓷的釉上彩与白釉域的化学成分有明显区别,明代斗彩的釉上彩中含有较高的铅元素,而清代粉彩的釉上彩中同时含有铅和砷。明代斗彩的深红色釉上彩为赤铁矿着色,而清代彩瓷片的红色釉上彩为赤铁矿着色,深红色釉上彩为朱砂着色;明代斗彩的绿彩为铜离子着色,青花呈色元素是钴。采用多光谱成像技术识别和分析了釉上彩区域一些隐藏的图像信息,同时也通过OCT成像技术直观分析了釉上彩区域的断面结构。研究为早期釉上彩瓷器制作工艺的认知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法学参考。对这两种各具特色的彩瓷进行科学分析对认识中国古代陶瓷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跑马堤墓地是位于湖北省宜城市郑集镇的一处战国至汉代墓地。该墓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为研究从战国到汉代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变迁提供了系统性的资料。本研究对该墓地出土的部分铜器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和元素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战国晚期铜器的材质包括铅锡青铜和锡青铜两类,不同类型功用的器物,在材质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西汉铜器的材质则以铅锡青铜为主,合金元素总量相对于战国晚期铜器要低,而且变化范围较大。整体上,该批铜器主要为铸造成型,但其中有3件汉代青铜容器为锻造而成,这三件锻造铜器均为敞口薄壁器物。研究结果可为汉代以后考古学和金属技术史研究提供资料,并为中国古代金属技术史演进序列的补充完善提供科学数据。
简介:“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这则史料被众多学科的学者、著作所引用,旨在说明苏区革命后,国民党(军)对原苏区或“清剿”区实行疯狂进攻和残酷的烧、杀、抢政策。然而,检索民国文献,找到原始资料,不难发现,所有的引用者都存在言之无据(没有注明史料来源)、引用史料时空错乱和移花接木,以及曲解史料,甚至无中生有等不规范和错误之处。另外,还很可能存在拼接史料的问题。历史虽人人可述评,如小姑娘一样可任人打扮,但所有的研究均须遵循言之有据、实事求是、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等学界公认的研究规则,不能脱离“历史求真”的初衷。只有这样的革命史研究和党史研究,才可能称为“信史”,并上升到“科学”的高度。
简介:2018年1月2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主办的“2018交通大学城市科学新年论坛暨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发布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办,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市委党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专家学者及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社、《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学术界》、《中国建设信息化》、《中国名城》等新闻媒体出席。在会议上,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课题组、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发布了《2017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报告》,与会专家围绕“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战略与趋势”“国家中心城市规划与建设”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