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人们的心目中,"仙境"是最美丽的。而陈毅元帅说过:"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可见,这人间的桂林比仙境更美丽。桂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城中有景,景中有城。山、水、洞、石,同田园风光、园林景观、文物古迹、城市建筑和谐地融为一体,如诗似

  • 标签: 桂林山水 田园风光 历史悠久 公园 园林建设 漓江
  • 简介:临汾.位于山西省南部,历史上有冀、尧、平阳、晋州、白马、卧牛等古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丁村人”群落聚居。上古时期,帝尧出生、活动、建都于平阳.这里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礼乐、军事等活动中心.因此有“华夏第一”之称。

  • 标签: 尧都 建都 平阳 临汾 聚居 军事
  • 简介:高句丽由继承广开土王的长寿王于427年将都城迁至现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平壤。这里开始成为朝鲜的王朝,其意义自是巨大。这是从鸭绿江流域中尚可谓广的狭小平原的贫瘠集安,南迁于拥有大平原的大农耕地带,作为它的背景则被认为急于提高生产力。而且还可看出,旨在确保广开土王所扩大的南方领土,以及积极对抗百济和新罗。高句丽在这里开始了它的后期。

  • 标签: 高句丽 后期王都 朝鲜 平壤 历史发展 考古发现
  • 简介:关于秦以泾阳为,只有《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一句记载,因而加深对其研究,弄清秦泾阳的所在地及秦人迁都泾阳的目的和意义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 标签: 秦灵公 泾阳 都城
  • 简介:国内与丸集安在吉林省的西南端,市区以老岭山脉分为东南的岭前和西北的岭后。岭前为中心部,以鸭绿江流域而拥有更广阔的平原。岭后面对浑江。清朝时尚为封禁之地,1887年成立怀仁县、通化县时,岭前和岭后各自分属两县,到1902年才作为辑安县而独立出来。据说取“抚绥安辑”之意而为名。1965年改为集安,1991年升格为市。

  • 标签: 高句丽 中期王都 朝鲜 文物考古 防御体制 交通路线
  • 简介:<正>据文献所载,楚自熊绎居丹阳,入春秋,由丹阳迁到郢,依武王徙郢或者文王郢的两种说法,时期大约也在春秋早期或者早中期之交,和纪南城,楚皇城两处地下考古资料所得出的时间结论有很大的矛盾,其时间都比文献所载的时间晚得多.这一矛盾,只能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即证明始郢之郢不在纪南城,更不在楚皇城.

  • 标签: 纪南城 楚皇城 古城遗址 考古资料 左传 丹阳
  • 简介:英国首都伦敦不论在当代还是在历史上,都是举世瞩目的城市之一,也是游览者向往的旅游胜地,而威斯敏斯特无疑是伦敦观光的中心区。到了这里,你不能不观赏风光旖旎的泰晤士河,而北岸那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更是引人入胜。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这些建筑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标签: 大教堂 玛格丽特 泰晤士河 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政府 哥特式建筑
  • 简介:1997年夏季,陇西县博物上馆人员在清理原文化馆仓库时,找到了由元代书法家、高僧雪庵大师题写的玄观匾额,使这件存世已700多年的珍贵文物重见天日,并填补了陇西馆藏文物匾额类的空白。

  • 标签: 陇西县 玄都观匾额 元朝 文物考古 中国 形制
  • 简介:《史记·周本纪》记载,太史公司马迁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从司马迁这几句总结性话语中可以看出,在司马迁以前,是“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的,到汉武帝时太史公司马迁则坚持“综其实不然”。

  • 标签: 武王 司马迁 太史公 《史记·周本纪》 犬戎 西周
  • 简介:近些年考古出土的材料中常常有文献中不经见或过去不大被人注意的神名出现,从战国简牍帛书到汉晋时期乃至更晚时代的出土材料中,时有所见。有的神名尽管悬隔上千年,但却会出现在性质类似的材料中,而有的神名却具有较强地域性和时代性的特徵,这反映了古代社会底层信仰既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颇具变化的一面。本文所要讨论的安丞与武夷君,是这方面的两个比较显着的例子。就出土新材料看,在不同时期而性质相同的材料中,两位神有时同时出现,造反映出在古人眼中,他们在神格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也是本文把他们放在一起讨论的理由。当然,两位神相比较起来,武夷君的名气要大得多。

  • 标签: 安都丞 武夷君 地域性 时代性 中国 汉朝
  • 简介:<正>历代文武职官的称谓,与“”字有关的,数以百计。为什么“”字在官制上应用这样广泛,“”字究竟是什么意义?一般读者认为“”字通常表示“一切”、“全部”的意思,读如兜dōu;但是考查所有官名中的“”字,几乎全读如“督dū”却并没有一个读成“兜dōu”音的,这就明显地告诉我们官制上的“”字,并非通常所说“一切”、“全部”的意思。

  • 标签: 官制 都司 官职 隋唐 后汉书 释义
  • 简介:<正>寿春城是楚国晚期之郢,《史记·楚世家》载:“(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东徙寿春,命曰郢……(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灭楚名为郡云。”是则楚国在寿春共建都十九年。据记载寿春城在今安徼省寿县境内,由于年代久远和战争的破坏,南北运道的变迁以及淮河的改道等各种原因,今天人们对它的具体位置、范围、文化内涵,已知之甚少了。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当时驻留于蚌埠的瑞典工程师加尔白克(O.Karlback)得到了一批寿县出土的(钅乔)鼎、壶、簋、车马饰具、带钩、铜镜等古物,经由其手分售于欧美各地,楚器开始被人所知。1933年春、1935年、1938年冬,寿县朱家集(现划归长丰县)李三孤堆楚幽王墓经三次盗掘,出土了铜器和零星陶器、石器四千多件,同时,成千上万的受灾饥民在寿县城郊挖墓取宝,转卖于上海商人和外国人,一些学者开始了对寿春及墓葬出土器物的研究。1955年5月治淮工程中,在寿县西门之北发现了蔡昭侯墓,这是当时考古界的一个重大发现,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并就此发表了一批研究质量相当高的文章。

  • 标签: 寿春城 寿县 战国晚期 墓葬 考古调查 井圈
  • 简介:杨静亭名士安,字静亭,通州人,大约生活于清朝嘉道年间,曾供职于陕西榆林官署。因水土不服东归。由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长期潦倒京华,终日徜徉于都城大街小巷之间,所以他熟知北京市井风物、人情世故、名胜古迹以及梨园掌故、名班优伶等等。道光二十五年(1845),以自己的所见所闻,编纂成《门纪略》一书,称得上是最早的一部北京旅游指

  • 标签: 都城 官署 水土 名胜古迹 名士 旅游
  • 简介:<正>自唐亡以来,长安虽已失去了国都的地位,但关中的险固形势,对于统一的王朝而言,仍有一定的魅力,明太祖就曾动过徙关中的念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应天府(元集庆路)为都城(洪武元年八月改称南京),并以开封为北京(洪武元年八月)、临濠为中都(洪武二年九月),作为京师的陪都。南京虽地处富庶的东南地区,又有“龙蟠虎踞”的形胜,但毕竟

  • 标签: 明太祖 朱元璋 东南地区 应天府 南京 都城
  • 简介:<正>1982年至1985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都兰县发掘了一批唐代墓葬,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丝绸文物,令人震惊和瞩目。以往,这一时期的丝绸重要的出土地首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哈剌和卓墓葬群,其次为敦煌藏经洞及莫高窟K130等处,近年,陕西

  • 标签: 丝织品 丝织物 都兰 图案 出土 唐代
  • 简介:<正>在楚文化探索工作中,关于楚立国伊始的都城丹阳在哪里的问题,是解决楚文化渊源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这个问题很早就众说纷纭,其中主要有安徽当涂说、湖北枝江说、湖北秭归说和河南丹浙说。近年来当涂说已很少人提及了,而其他三说仍在争论之中。主张湖北秭归说的,对长江西陵峡北岸的鲢鱼山遗址十分重视,不少同志以古代文献记载和部分考古资料著文论证鲢鱼山遗址就是楚国早期的都城——丹阳所在地,我

  • 标签: 楚文化 遗址 丹阳 考古资料 长江沿岸 文化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