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事业与天津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曾次来到天津:第一次(1894年6月)来天津是为上书李鸿章。他提出了革新的政治主张,被拒绝后,转赴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提出了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纲领。第二次(1912年8月)、第三次(1912年9月)来天津是为北上会见袁世凯。途经天津时,他发表了三次演说,阐明了期望祖国南北统一,从而发展经济、振兴中华的思想。第次(1924年12月)来天津是为了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废除军阀统治,提出了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孙中山先生的这次天津之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孙中山 天津 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国历史发展 政治主张 不平等条约
  • 简介:川省阆中市石室观题刻共有18幅,其中第5幅(编号为T5)为《隗先生铭》。《隗先生铭》题刻保存较好,大体可通读,全文约900字,内容丰富,书法精美,年代为南齐永明七年(489年)。该题刻除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早期道教资料外,还证明了南齐时期阆中属巴西郡,而非北巴西郡,并且纠正了《舆地纪胜》中某些错误记载。

  • 标签: 阆中 隗先生铭 南齐石刻 书法
  • 简介:冯汉镛先生,1920年出生于川宣汉,1943年东北大学毕业,即先后追随史学大师顾颉刚及蒙文通两先生.1949年任西南文法学院副教授,解放后任西南博物院副组长,继执教于川大学历史系.1959年受成都市中医药研究所聘为特约医生,从事中草药研究,卓有成绩.1980年退休,即任中医学会成都分会医史文献委员会副主任,并为华西医科大学培养、评审硕士研究生,又为湖南湘潭师专评审副教授.1990年任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陕西省孙思邈研究所顾问,1995年为成都

  • 标签: 文史研究 四川省 中医药研究 硕士研究生 医史文献 中草药研究
  • 简介:1983年,广汉县志编委会派人到县档案馆搜集、整理有关撰写广汉县志的资料,从一大堆档案中,发现李鸿章于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写给黎庶昌的十多封书信。这十多封书信用十六开白字纸书写,字迹工整,全部用楷书写成。

  • 标签: 黎庶昌 县档案馆 六开 纸书 古文字学家 装订成册
  • 简介:今天要跟大家分享老一辈人读书的事情。正如题目'吟诵的老先生和老先生的吟诵'所言,当读书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这二者是不分的,所谓人如其文,文如其人。但目前二者离我们都有点远,他们是正在逝去的老先生,逝去的读书人。

  • 标签: 吟诵老先生 老先生吟诵 老先生老先生
  • 简介:<正>读了胡道静、林申清《库书目家族》(《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第1期)一文,获益匪浅.正如文中所言,《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有“传统文化之总汇,古代典籍的渊薮”之称.的确,在大力提倡整理和研究古籍的今天,这部为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库全书》,有待于深化整理与研究的必要.文中并指出“库书目数以百计,俨然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胡、林两先生从应用目录学的角度提出了这一课题,并且系统地蒐集有关书目,汇编成这套《库书目家族》(以下简称《家族》),使研究者可以按图索骥,利于研究,此举是十分可贵的,我们甚为钦佩.但是,对于《家族》中所列举的某些图书视作“库书目”却不敢苟同.顾名思义,“库书目家族”就是有关《库全书》的各种书目,组成这个“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是“书目”,同时必须是有关“库”的书目,而不是那些研究“库”的论文或史料图书.如果超出了这一范

  • 标签: 补遗 书目 《四库全书》 抄本 卷数 《家族》
  • 简介:得到雷达先生去世的消息,感到突然。虽然知道他近年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但是没有想到竟走得这么急,这么早!初识雷达,是在1982年春节过后,那时我还在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读大,因为参加了系上承担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诗歌专集”的工作,老师安排我和于进、王震到北京版本书库查阅资料并征询一些在京专家和当事人的意见。季成家老师带一封信让我们交给阎纲先生。那天,我们到《文艺报》报社,阎纲到外面开会去了,接待我们的就是雷达和高洪波先生,那时候他们都还年轻,留在记忆中的雷达肤色微黑,人很朴实。后来兰州大学聘请他为博士生导师,见面的机会才多了起来。每年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我们都会相聚在一起。我曾几次邀请他来西北师范大学做学术报告,他都慨然应允,把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文坛的前沿动态及时传播给西北师范大学的学子们。想一想,雷老师做了兰州大学的博导,西北师范大学的学生实际上也跟着受益了。再后来,我的一些学生或同事成了他的学生,在不同场合见面的机会就更多了。现在的社会,场面上虚以应付的人多,而雷达先生却是一个可以交心言谈的人,亦师亦友,时间长不见,还真想念。

  • 标签: 雷达 西北师范大学 中国当代文学 博士论文答辩 学生实际 兰州大学
  • 简介: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先生驾鹤西去永远地离开了我们。17年后,中国一份著名的报刊《南方周未》通过对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先生的专访,透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如果沈从文先生在1988年能活到10月份。那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便肯定是他了。读完这篇报导不禁更加让人慨叹唏嘘感怀系之。

  • 标签: 沈从文 先生 诺贝尔文学奖 《南方周未》 马悦然 汉学家
  • 简介:70年代初,我由宜昌调至咸宁双溪卫生院工作,当时政治活动频繁,会多、公差多,因此,偌大一个卫生院,仅剩一个医生一个护土。我当时既看门诊,又管病房,经常是内、外、妇、儿科都看,白天黑夜连续工作。当时,文化部“五七”干校的大本营在咸宁向阳湖,双溪大屋周住有一个连队,那里原有个煤窑,干校的同志一面搞“斗、批、改”,一面挖煤,以供向阳湖干校使用。连队没有医务室,因此,连里的同志们凡有病痛都得来卫生院,接触多了,许多人便成了朋友。大厦周离双溪镇虽仅三四里之遥,我却从未去过,~是由于工作太忙,走不脱;再者,也实在不忍目睹他们趴在煤窑挖煤的惨状。一天,我照例坐门诊,来了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他中等个子,穿着随

  • 标签: 沈从文 向阳湖文化 高血压 卫生所 卫生院 满足他的愿望
  • 简介:本文论证,戊戌政变,袁世凯没有八月初日在北京告密的必要与条件,徐世昌初日告密说没有根据.奕劻亦非接受袁世凯告密之人,荣禄才是告密的最佳人选.袁世凯并未党附维新派,光绪帝对袁世凯的知遇之恩远早于维新党人,而保全光绪帝,是袁世凯保全自己的必然选择.袁世凯日后的飞黄腾达,并非慈禧太后对其告密的奖赏.

  • 标签: 戊戌政变 袁世凯 告密
  • 简介:内蒙古著名鲜卑史研究专家,原呼伦贝尔盟文物管理站站长米文平先生因病,于2016年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米文平先生的辞世,使我们痛失一位尊敬的老师和考古学与鲜卑史学研究的前辈,是我们内蒙古考古学界特别是呼伦贝尔文博界不可拟补的重大损失。米文平先生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一个铁路工人家庭,1931年岁刚记事时“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北。

  • 标签: 鲜卑人 嘎仙洞 拓跋鲜卑 考古学界 文平 呼伦贝尔盟
  • 简介:退食之室,图书在焉;笔砚纸墨,余无长物。以为此者,为学所资,不可斯须而阙者也。士有能精此者,载籍共焉往哉。

  • 标签: 文房用具 宫廷 清代 书房 明清 皇帝
  • 简介:1978年我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后,经常听到启功先生的大名,可惜我在物理系读书,无缘看到先生的风采.

  • 标签: 启功先生 送别启功
  • 简介:一今年沪上桂花比往年开得晚一些。9月28日下午,我在沪西参加一个学术活动后,晚上还有一个聚会,中间相隔两小时,我约同行的朋友到附近的校园散步,忽然发现桂花开了。蓝天白云下,校园道路两旁,一望全是桂花树,芬芳馥郁,沁人心脾。那种蕴涵修持了整整一年的美好意愿,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时节,从树木心灵深处细细碎碎地倾诉出来,有的金黄,有的橙黄,有的银白,还有丹红,缀满在郁郁葱葱的碧枝绿叶之间,文静而又热烈,雅致而又璀璨。我和朋友,以

  • 标签: 时节送 桂花时节 送先生
  • 简介: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是山东省高唐县人,我也是高唐县人,是所谓小同乡。我在家乡时即已闻知他的大名。1941年来北京上中学,拜谒同乡前辈,开始认识他,从此到他1983年病故,同留居北京长达42年。我对他很敬重,他待我如家人,关系是很密切的。我常常想到他,我想,在北京(当然也不止北京),一定有许多人也在怀念他。谨把有关苦禅先生的一些琐细回忆写出来,和朋友们共同缅怀。祝寿大约是1971年,苦禅先生七十多岁高龄,被从下放劳动的干校放回北京。但是,他的夫人李慧文师母,作为美院的医务人员,仍

  • 标签: 李苦禅 山东省 高唐县 北京 中国近代史 医务人员
  • 简介:今年2月,一代书法巨匠刘炳森先生与世长辞了,回忆起我与刘炳森先生的一段交往,至今还记忆犹新。

  • 标签: 刘炳森 先生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