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坐落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高思水口文阁岌上,又称“文奎阁”,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是一座五层楼阁式砖砌风水宝塔。该坐南向北,平面呈八角形,总面阔16.31米,总进深16.31米,通高约20米,墙厚约0.26米,占地面积约266平方米。

  • 标签: 水口 占地面积 蕉岭县 梅州市 广东省
  • 简介: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松口镇,始建干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历十载,于崇祯二年(1629)竣工。该为九层八角楼阁式砖塔,高42米。腔为穿壁绕平座结构,内设螺旋式阶梯至第八层。顶层设宝瓶状刹。每层均用青砖砌成犬牙状出檐,塔身各层交互置四个口望窗和采光孔,

  • 标签: 松口镇 梅州市 广东省 砖塔
  • 简介: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岗村狮雄山上,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和民国十五年(1926)作过维修。该占地136平方米,塔高七层35.5米,八角形,楼阁式砖塔,花岗石基脚。腔为壁内折上式,塔身各层置假平座,刹为铁铸宝瓶状。有螺旋梯可达塔顶。

  • 标签: 五华县 梅州市 广东省 花岗石
  • 简介:清光绪朝戊戌科状元夏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状元身份留学日本的留学生,是中国行政法历史上最早编写《行政法》的法学家之一;他同时也是出色的法学教育家,广东法政学堂的创办者;还是中华民国国会众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委员会理事,参与了《天坛宪法》的起草;既任过多个行政职务,还是很有才能的社会活动家。但他留给后世最有意义的是他编写的《行政法》,该《行政法》无论从编写水平、出版的时间还是其内容的丰富详实方面,都无庸置疑地确立了他作为中国行政法历史上的先驱者的地位。

  • 标签: 夏同龢 状元 法学家 行政法
  • 简介:地方志书全面系统地记述某一地方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普遍性,记述各门类众多事物的志书不可避免地出现交叉现象。地方志书的交叉是允许的,是志书体例的必然,也是逻辑性、科学性的反映,但是,面对交叉现象出现的内容重复是不允许的。编纂人员应该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内容重复。处理志书内容的交叉重复,应根据不同的类型作出具体的分析,然后选择相应的办法,这样才能避免重复。

  • 标签: 志书 内容 交叉重复
  • 简介:本文通过现场勘查和对实测数据的复原分析,认为辽宁喀左大城子原制应为八角九层,而此前七层的认识是错误的。又以史料证明建于金代的观点证据不足,进而从建筑和装饰特点入手,探讨认为该建于辽代。

  • 标签: 大城子塔 勘查 复原
  • 简介:本文从词源角度对“”的译名及其含义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它的符合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它在敦煌石窟《法华经变》中所扮演的功能。

  • 标签: 符号 《法华经》
  • 简介:汾阳天宁寺位于汾阳城东关木桥街、寺巷街交汇的丁字路口、原汾阳市五金厂院内,寺院已毁。寺院有,名为天宁寺塔。山西省平遥冠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汾阳公司2012年1月在此区域施工建设,为了确定天宁寺塔的位置、时代及该有无地宫等问题,2012年2月29日至3月7日,汾阳市文物管理所对天宁寺塔基进行了抢救性的勘探、清理和发掘。

  • 标签: 清理简报 天宁寺 汾阳市 山西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塔基
  • 简介:当你眼前是漫漫黄沙时,可曾想过它们能成为艺术品的原材料?又可曾想过,当黄沙成为一座座栩栩如生的沙雕工艺品后那神奇的魅力?细小的沙粒,在这里有了生命!关于鄯善的传说很多,古迹也很多,但我对库姆格沙漠公园却情有独钟。因为,从1991年参加吐哈石油会战至今,在这

  • 标签: 沙漠 库姆 公园 鄯善县 城市 原材料
  • 简介:2010年8月,在对曲阳修德寺塔进行全面测绘工作中,于第三层心室发现了一批遗物,包括题记、造像、经书、香炉等,材质有铁、铜、陶、木、瓷、纸等,均系嘉靖十四年至十五年重修时留下的明代遗物,为研究本地区的佛教文化和佛教造像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 标签: 河北曲阳 修德寺塔 明代 佛教造像
  • 简介:从乾隆十三年(1748)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理藩院在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境内三座地方派驻理事司员管理土默特等数旗蒙古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及税务,长达一百五十多年。本文利用清代档案史籍考证出55个三座理事司员及其中一些人的任期。

  • 标签: 清代档案 理事 土默特 内蒙古 理藩院 交涉
  • 简介:《山左金石志》虽题为毕沅、阮元撰,实乃阮元及其幕友朱文藻、何元锡、武亿、段松苓和赵魏所修,毕沅仅参与了《山左金石志》编纂条例的商订以及提供自己所藏彝器、钱币、印章、拓片等金石资料而已,纂修工作由阮元组织完成。

  • 标签: 《山左金石志》 毕沅 阮元 幕友
  • 简介:在气候影响下,砖材料性能的劣化加剧了中国古塔结构的损伤,减少了古塔的结构寿命。为此,课题选择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砖塔一1500年历史的嵩岳寺塔和1200年历史的法王寺塔进行同一性研究,欲证明两在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形制、塔体古砖制造原料和制造工艺等方面均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同一性。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了两砖的材料成分,采用压汞法对两砖材料的孔隙率、孔隙结构和孔隙分布特征进行了实验。两砖材料实验结果的差异证明:在公元5世纪到公元8世纪的300年气候影响下(该气候为自然营力而非实验室人工模拟),砖材料孔隙率的增大是导致中国古代砖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大约30%左右的孔隙从小于1000nm孔径发展扩大到10000~50000nm孔径是砖材料孔隙率增大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预防小孔径孔隙(小于1000nm)在气候影响下发展扩大的防治措施应该成为中国古代砖塔保护工作的研究重点。同时,对因砖材料性能劣化而产生的古塔塔体的表观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有利于中国古代砖塔的保护。

  • 标签: 气候变化 同一性 材料成分 材料结构 表观特征
  • 简介:伊斯兰文化体系中的知识论集中在伊斯兰最高经典《古兰经》与记录至圣穆罕默德言行的“圣训”中。《论语》中所记录的孔子对知识话题的叙述则是传统儒家知识论的本体。对比上述两种知识论可知,虽然源于二者所归属的文化母体的本质不同而呈现出差异,但采持一个宏阔的视阈又能发现,无论是伊斯兰文化还是儒家文化,都包含着普遍意义上的知识、知识者和求知活动等主题的论述,而在这一层面上是不受民族、国界与文化背景拘圃的。文章力图以此为立意中心,以《古兰经》、“圣训”与《论语》三种经典文本为立论平台,进行一次跨文化比较的尝试。

  • 标签: 《古兰经》 “圣训” 《论语》 知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