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洞窟微环境相对湿度是影响壁画保存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开放参观对莫高窟洞窟相对湿度的影响,本研究选择莫高窟南区四个相似洞窟进行长达10年(2004~2013年)的定期监测,对比分析了开放洞窟和关闭洞窟其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开放洞窟相对湿度在开放时段波动频率与游客参观频次正相关,发生降雨时开放洞窟相对湿度迅速上升,关闭洞窟可有效阻隔窟外相对湿度波动的影响。开放洞窟在参观量大的旅游旺季,其相对湿度月极大值、日较差月均值以及日极大值超过60%的频次均明显高于关闭洞窟。将开放洞窟关闭,关闭洞窟开放后,其相对湿度呈相反规律变化。开放参观会导致洞窟相对湿度水平显著升高,日波动幅度明显增大,从而增加壁画劣化风险。这些结论可为洞窟的预防性管理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莫高窟 开放参观 监测 微环境
  • 简介:2017年5月16日上午.应邀来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意大利总理真蒂洛尼专程来到我馆,观看了《领袖·人民——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和《创意改变生活——意大利设计艺术展》。

  • 标签: 意大利 总理 青铜器艺术 高峰论坛 国际合作 艺术展
  • 简介: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最早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的宗庙,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与融合,由最初的仅具有典型官方祭祀性质,逐渐成为一处集祖先、宗教和民间祭祀于一体的综合性祭祀场所。清末民初,刘大鹏的《晋祠志》中记载的祭祀活动.

  • 标签: 晋祠 唐叔虞祠 晋王 祭祀活动 邑姜 追封
  • 简介:教育活动是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较之西方发达国家的博物馆,我国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水平相对较低,表现在理念滞后,教育手段和方法落后,教育活动开展乏善可陈,成效不高.如何不断提升我国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水平,是博物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试以广东省博物馆情景式教育活动探索的实践为例,探讨什么是博物馆情景式教育活动及其开展的依据,提出博物馆开展此类教育活动的思考与对策.

  • 标签: 博物馆 情境创设 情景式教育活动
  • 简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教育领域凝聚更强正向能量,由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社、光明网联合主办,中国名师网协办的2017'寻找大国良师'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大国呼唤良师,时代造就良师。而良师核心特质即在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活动旨在发掘万千大国良师事迹,彰显良师精神,传递育人正能量,请各地宣传、教育部门及社会团体结合实际,积极做好推荐工作。

  • 标签: 大国良师 寻找大国 良师公益活动
  • 简介:商人作为商业活动的主体、商业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活跃市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等活动成为城市中最活跃的因素,对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清末民相,山西地区的城市由于活跃的商人活动而有较大发展,不仅城市数量有所增加,一些城市的职能与性质亦发生了改变.太谷城在彼时山西城市发展中较有代表性,由最相晋中的一座县城逐步发展为商业城市,并于清末民初一跃成为山西乃至华北地区的金融中心,其发展过程与商人活动密不可分.太谷商人积极的商业活动及广泛的贸易往来在使自身财富增长的同时,更促进了太谷商业的繁荣.他们积极参与管理太谷的公共事务,在努力推动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修桥建庙、救济乡里,并在此过程中对清末民初太谷的城市风尚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太谷城由县政中心转变为商业金融业中心.

  • 标签: 商人活动 清末民初 太谷 金融中心
  • 简介: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的大变局。庞大的清王朝则在经历了百余年康乾盛世之后,开始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并在鸦片战争后一步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接连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无怪乎当时的学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吾人处于今世,深感外侮之凌逼,国力之衰弱,不惟汉、唐盛业难期再现,即先民遗土亦岌岌莫保,衷心忡忡,无任忧惧!”

  • 标签: 情报活动 中国 新疆 日本 清末 鸦片战争后
  • 简介:本刊讯为加快推动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促进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2017年6月23日至28日,梅州市举办了“2017’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活动,以“保护传统非遗,展现生活智慧”为主题,11个参演单位、700多名演员先后在亮胜客家艺术中心、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牡丹剧场、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山歌剧场等地,通过现场演出等形式展演、展示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和民俗类等非遗项目,向市民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 标签: 客家文化 艺术中心 梅州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和发展 生态保护
  • 简介:10月23日~26日,由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与山东蓬莱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首届“八仙过海杯”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摄影大赛之中华白海豚主题拍摄活动在广东珠海顺利举行。组委会特邀嘉宾、专业摄影人员、相关媒体及摄影爱好者20余人参加了此次拍摄活动

  • 标签: 拍摄 珠海 海豚 中华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 摄影人员
  • 简介:[采访整理者辑注]本文是笔者根据当年访问记录整理的。这次访问的背景:一是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刚刚恢复不久的湖北省社联向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改称华中师范大学)下达了"五四运动在武汉"研究课题,指定笔者为执笔人。在完成这个课题后,笔者被恽代英、林育南的思想和人格魅力深深感动,便选定他俩为研究对象,开始从编写其传记入手。二是中共党史学科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重灾区,该学科的拨乱反正工作。

  • 标签: 林育南 口述史料 革命活动 华中师范大学 中共党史学科 拨乱反正工作
  • 简介: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署长霍宝树在关于组建“行总”空运大队协议书上签字。图中前排左起:陈纳德、霍宝树,后排左起:“联总”物资供应局副局长格林、威劳尔、“行总”副署长李卓敏。

  • 标签: 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 照片 中国 物资供应 副署长 协议书
  • 简介:宁波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海洋文明从河姆渡伊始,到明州港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端而走向世界,招宝山的海防遗址里有宁波人400多年的民族气概,渔港古村里有世代高歌的嘹亮号子,万舸停泊的北仑港生机勃勃,历史如画卷般展开,而底色便是那一汪深蓝。

  • 标签: 宁波人 采风活动 “海上丝绸之路” 海岸 海滨城市 海洋文明
  • 简介:10月10日,迪庆州举办自治州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总结大会,意在全州上下形成争做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实践者和推动者的良好氛围,为实现自治州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与会人员一致表示要以60周年为新的起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推进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

  • 标签: 活动总结 迪庆州 维护社会稳定 长治久安 跨越发展 示范区建设
  • 简介:通多对《史传事略·史局宋编修原书》的分析,探讨宋湘在翰林院国史馆的修纂活动,确定《史馆儒林传稿》的具体撰写时间。此外,以其编修广东儒林传、文苑传为切入点,力图使其九年的京官生活更加清晰明确。

  • 标签: 宋湘 国史馆 《史传事略》 《广州大典》
  • 简介:4月7-9日,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与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南光(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奉化”活动在宁波市奉化区举行,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等领导出席,我馆馆员顾宏、方志恩及有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 标签: 中华文化 奉化 全国政协副主席 文史研究馆 文化论坛 工作人员
  • 简介:合肥市第六十三中学地处城郊,属于城乡接合部。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家庭是郊区菜农,四分之一以上的家长在批发市场做小生意。因此,相对于市区的学生,六十三中学的家长利用周末、寒暑假带着孩子外出旅游的机会少之又少。不少学生外出旅游的经历,仅限于小学阶段在周边公园、科技馆、纪念馆开展的踏青、秋游、参观活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六十三中学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直到研学旅行的春风吹来,

  • 标签: 参观活动 批发市场 学生家庭 万卷书 文化遗产资源 宏村
  • 简介:《领选日记》是1881年朝鲜使臣在中国期间的日志,其内容除了与中国官员讨论如何应对西方列强侵略外,很大部分是在天津机器局参观学习的记录.本文以《领选日记》为主,辅以原有史料,勾画天津机器局的场景,以补天津机器局史料严重缺失之不足;同时,通过该日记分析各级官员创办和经营洋务企业的经验与体会,探究当时创新之艰辛与心境.

  • 标签: 洋务运动 天津机器局 《领选日记》
  • 简介:1936年3月,孔令侃召集圣约翰大学同学沈震百等人在上海成立南尖社。全面抗战爆发前,该社表面以学术研究为志趣,实质成为孔令侃为今后事业发展打造的小班底。上海沦陷后,该社以香港为基地,参与了孔祥熙与孔令侃负责的一系列秘密活动。除在对日交涉和中德易货贸易中承担联络和事务工作之外,南尖社的使命还包括对日、对英情报收集和组织暗杀附敌分子。1939年被香港政府查处。

  • 标签: 孔令侃 南尖社 中央信托局 香港
  • 简介: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程度明显增大,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也加强了优秀品牌的建设,本文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德庆闹元宵为例,就如何建立优秀品牌,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 标签: 群众文化 德庆闹元宵 品牌建设 问题与对策
  • 简介:赵光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7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20世纪初是德国历史上涉藏活动极为频繁的时期,主要表现为:一是频繁对西藏及周边藏区考察和探险,二是在与英、俄交涉中明确宣示其西藏政策。德国人还试图与西藏上层建立起直接的联系,甚至企图在拉萨设置一名德国代表,但都以失败告终。威廉二世时期的德国虽然明确反对英、俄使西藏、蒙古脱离中国,但是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与英、俄对抗和实现在华利益的最大化。

  • 标签: 西藏政策 德国历史 20世纪 考析 边疆史地研究 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