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谢颖苏在清代台湾书画史上声名显赫,兼具诗、书、画、印四绝才华,其篆刻入妙,宗汉代与清代。《瑁樵真篆》为后人收集谢颖苏印拓一百方,粘贴印谱上,采用线装而成的孤本。谢颖苏篆刻的风格,白文以汉印为主,方笔多,比较浑厚,用刀痕迹明显;朱文则受清代浙派刻法的影响。《瑁樵真篆》印谱中有他人名号章57方。本文考证这些名字、称号章印文涉及的人物包括徐继畲、鹿泽长、杨承泽、洪范、林国芳、黄赞汤、霍明高等人士,其中,徐继畲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历史、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他们都是当时重要官员和文人士绅,从中亦得知谢颖苏交游的对象包括名公巨卿和文人士绅。
简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在一次聚会中,当被问及在众多的国民党黄埔系高级将领中哪几位指挥才能比较出色时,粟裕脱口而出:"就是杜聿明和王耀武。"粟裕接着评点这两位老对手:"杜聿明只能打胜仗,不能打败仗;只能在有利条件下打仗,不能在不利条件下打仗。""那么,王耀武呢?"有人问。粟裕说:"王耀武这个人在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比较有指挥才能。陈老总说过,不要小看王耀武,他是国民党那些人里比较明白的一个。"粟裕评价王耀武之际,王耀武还在接受战犯改造。当王耀武经过特赦放出来后,有人问他除了亲人最想见以外,还有谁此刻能让他想起来?王耀武沉吟片刻说:"粟裕。
简介:1958年,山东滕县城东桑村公社西户口—座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画像石,其中229号画像石在六博图中有题刻,标注对弈者的身份,颇为特别。对弈人物左侧题刻的第二字旧多误释,或释“良开(卯)丞”,或释“良成丞”,皆与字形不合。此字其实是刻划得有些走形的“邪”字,所谓“良开丞”、“良成丞”当改释为“良邪丞”。“良邪丞”即“琅邪丞”,系指东汉琅邪国琅邪县的某位县丞。右侧题刻“武阳尉”中的“武阳”,旧认为是东海郡武阳侯国,但画像石所在墓葬年代为东汉延光元年(122年),此时武阳侯国早已除国且并入郯县,几乎不存在书于画像石上的可能。此“武阳”其实是指与琅邪国接壤的泰山郡南武阳县。南武阳县一度曾划归琅邪国,如果画像石所绘“武阳尉”与“琅邪丞”的对弈是真实事件,则最可能发生于南武阳、琅邪两县同属琅邪国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