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歌王刘炽,撒手人寰,离开他眷恋的祖国,悄悄地走了。走得是那样的仓促,那样的难以让人接受。他的数以千百计的、如珠似玉的歌曲,却仍然飘响在神州大地,给人们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和思念。被誉为中国舒伯特的刘炽,1921年生,西安市人。1936年参加红军剧社,两年以后,考入延安鲁艺音乐系(三期学员),是我党一手培养出的斐声中外、具有卓越功勋的杰出的作曲家。我认识刘炽,算起来整整55年了。1943年的秋冬之间,由张庚、田方率领的鲁艺工作团(亦称鲁艺秧歌队),来到米脂县城。米中党组织决定派我和杜锦玉、王亚梅、杜生华等同志随团实践学习,以便日后开展当地的秧歌运动。
简介:我将工作安排后,立即奔赴中原。我长袍礼帽,扮成商人模样离开武汉。徒步经黄破、麻城进大悟山,到木子店后,看到一些宣传上改的标语,我估计不远就有我们的部队了。我在木子店住了一夜。第二天,突然来了几个武装人员对我进行检查,我不敢贸然暴露真实身份,坚持说我是做生意的,要他们送我去见他们的长官。一路上,我仔细观察他们的举止言行,听他们互相称同志,还喊指导员,心中就有底了。我被送到连部后,仍坚持请他们把我送到营部和团部。这样,他们一级一级地转送我直到纵队队部。在那里,我见到了纵队政委杜义德同志,他见到我便低声问道:“你是不是有任务去见首长?”我回答说是。接着他便安排我在此休息,并嘱我不要外出,然后他便和上
简介:凡游历过长江三峡的人一定难忘夔门之险,而最难忘的恐怕还是镌刻在瞿塘峡峭壁上巨大的“夔门”二字。那一笔一画,一勾一折无不显示出其险峻。1958年3月,毛泽东主席经过长江三峡,盛赞“夔门”二字,遒劲洒脱、风格独具,堪与明朝肖显所书“天下第一关”媲美。这二字谁人所书?恐怕鲜有知者。这二字的作者便是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文学家刘心源。光绪皇帝亲赐九龙杯光绪二年(1876年),28岁的刘心源进京参加殿试,名列二甲第二十七名,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翌年庶常馆散馆。光绪皇帝授刘心源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在此期间,刘心源结识了光绪的老师翁同和。翁同和与其
简介:民国几十年,就是战争的几十年;在国民政府所辖的35个省(以1947年为准,不含中央直辖的12个院辖市和西藏地方)中,又以四川省的军阀混战最为著名,大大小小的军阀混战超过了400次。其中的刘湘、刘文辉叔侄之战,是四川军阀400多次混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也是最后的一次混战。一二刘大战的由来:“一川不容二流(刘)”刘文辉与刘湘乃是叔侄。刘湘虽是侄儿,但长刘文辉6岁。刘文辉入身戎行,刘湘已列位将领。刘湘在军阀混战中扶摇直上,刘文辉亦得以逐步擢升。在四川军阀混战中,二刘为求生存、求发展,相互帮助、相互依赖。然而,这种貌合神离的合作随各自羽翼的丰满、力量的膨胀,终于演变成叔侄二人的争川之战。自从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