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保丰绿茶,即武汉市洪山区九峰乡保丰村林场生产的绿茶.其品种有毫锋、银芽、龙井、毛尖、珍眉等.保丰绿茶于1971年问世,便非同凡响.1982年首次参加武汉市茶叶评比便获奖.此后,不仅在市级评比中年年获奖,还进入湖北省名优茶的行列.1986年保丰毫锋被评为省优良产品,次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93年上了一个新台阶,毫锋与银芽均获省一等奖,1994年,毫锋获省优良奖,银芽获省特等奖,在全国性的“94中国陆羽杯”茶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自此,保丰绿茶不仅名满三镇,还在《湖北名优茶》一书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进入全国名茶行列,还受到联合国环保组织官员以及朝鲜、泰国、日本等国际友人的赞誉.保丰绿茶不愧为江城茶中佼佼者.
简介:指南针是我国的伟大发明。王振铎设计的"司南"模型号称是它的雏形。但这一设计全然不合理,其中的勺形器竟然是用电磁铁做的。其所据之《论衡》"司南之杓"一语,实应为"司南之酌",有宋刊本和萧梁·吴均诗为证。"杓"既然是错字,所以建立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的设计完全落空。"司南之酌"指司南车在地上行驶,与磁勺毫无关系。近来有人认为汉代以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制造不出指南车,这个看法亦无充足的科学依据。又有人认为"司南之酌"是以磁针和小葫芦瓢组成的水浮指南仪,也只是根据推理提出的想法,无任何考古材料作支持。此类武断和臆测之说,科技史家实应引以为戒。因为在发明指南针这种大事件中,添上一些不实之词,反而会降低其可信性,不利于加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简介:我告别刘邓首长,走出司令部不多远,就碰到几个熟人,他们亲热地和我握手,打招呼,把我让进屋。一进门,就看到郑绍文同志在打电话,他把电话筒一抛,跳过来抓住我猛摇道:“哎呀,老谢,你还活着呀!”的确,从中原突围到南下,经过激烈残酷的战斗,老同志能再相见,其高兴激动之情可想而知。谈了几句话后,他跑出去了,一会儿又风风火火地跑进来高兴地对我说:“我给你找一个好地方住,去江汉军区供给部,那里有马骑。”原来江汉区党委和江汉军区的机构已经组成,只等命令一下,就开过平汉线,重返江汉。我在供给部见到了部长张旺舞同志。他和我小谈后,就安排我住下,除给我一个通讯员外,还真的给我配了一匹马。我因任务在身,急于请他带我去
简介:<正>要研究旅游文化必须从文化概念的规范和界定开始,探讨文化的一般特征,从而把握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其基本内核和特殊性所在.搞清楚什么是文化,旅游文化和广义的文化之间在逻辑上是何种关系,实际对旅游文化的认识也就解决了一大半.我们一直在谈论文化,文化一词广义而言,是将文化看作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而言,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有时特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神内容.早期的文化研究往往偏重于精神和观念形态方面,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1871年最先提出文化定义:“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泰勒的这个定义可贵之处在于列出了文化的内容,强调了文化的继承、传习和作为“社会人”的文化.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的说法更加耐人寻味,他说:文化这名称的定义是:一个社会所做和所想的是什么.将人类行为亦贯于文化之中.后期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主要成就是将文化分为三层次(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精神文化),将文化概念细致化和具体化.尽管由于各学科的发展,都丰富和深化了文化概念的讨论,但作为一门学科的文化学一直没有形成,一方面
简介:江东桥又名虎渡桥,位于福建漳州市郊,横跨于九龙江的北溪与西溪交汇人海处。这里两岸峻岭夹峙,江宽流急,地势十分险要,古称“三省通衢”。《读史方舆纪要》称:“江南石桥,虎渡第一”。为何称“虎渡桥”?有两种说法。一是:桥下这段溪流,古称柳营江,曾设通津渡口。这渡口“在郡之寅方”寅属虎,依渡口而建的桥称“虎渡桥”便在常理之中;又一说法是:嘉定七年(1214年)知府庄夏想在这里建造木桥,因水深流急,抛石都被冲散,迟迟未能完工。一天,建桥的工匠看见一只老虎负子过江,游过一段急流,即柄息片刻,再游再息,终达彼岸。工匠见状忽悟,循踪勘探,发现虎游一线,水下有石如阜。于是选址、筑墩、铺梁,并以木瓦盖顶,建成后的桥命名为“虎渡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