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汽车上午九时半离开燕园,把送行的人一下子抛到后面。沿着柏油马路向前飞驶,一路上不知道经过了哪些地方,在我们眼前出现了居庸关。不一会儿,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便以它的雄姿展现在我们面前。
简介:我在宣化店第一次见到周总理,那时都叫他周副主席。我对他的外表的印象,最突出的就是帅,英气逼人,目光敏锐,看上去精力充沛,一望即知不是常人。他个子不算很高,中等个吧,眉毛特别重,络腮胡子,刮不胜刮,脸上常常露出青灰色的胡茬。
简介:20世纪80年代末在中央统战部工作时,我曾懵懵懂懂地认为“化敌为友”,“将圈外人拉进圈里来”是统战工作的高端之举。现在看,我是太理想主义了,实际上“左中右”的区分反而会加剧分裂,而“敌友”的边界极难划定。“化敌为友”看似正确但操作极难,尤其现在,意识形态上已是营垒对峙,再去区分“敌友”“圈内圈外”,只会更加撕裂中国社会。
简介:20世纪70年代前相当长一段时间,是一个"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斗争岁月,是听毛主席叫我们"上刀山、下火海,勇往直前,不退半步"而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只能作好事,不能干坏事,只能牺牲自己,不能损害他人"无私奉献的清贫岁月。1970年9月,我作为农村基干民兵,赴宜昌参加鸦官铁路修建,有幸投入到那场伟大的"三线建设"之中。而今时过45年,很多往事片断仍记忆犹新,
简介: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38年上半年,华北地区几乎全部沦陷,华东、中南大部分地区丧失。
简介:上世纪七十年代改造南京孝陵卫旧营房时,出土一枚抗战时期的徽章——“英国突击学校毕业证章”。这是一枚中国军队在东南亚对日作战的遗物,章体呈圆形,银质,别针方式佩戴。直径22.5mm,厚度1mm,包括别针固定环厚3.2mm。本章别针缺失,环状固定钮留存。
简介:中轴线,恍如城市骨架的脊梁一般维持着城市的秩序和气度,延续着城市的历史和精神。尽管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并没有“中轴线”一词,但利用中轴线来组织城市建筑空间布局的做法却是古已有之。中轴线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北京城作为元明清三代的都城,中轴线上建筑虽几经变迁,但始终不变的,是一条皇气十足、生机盎然的生命线纵贯南北,气度不凡。
简介:本文对学界关于古代中国和美洲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检视,归纳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古代中国和美洲间交流的问题是世界性课题,必须以考古学为核心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唯有立足科学可靠的硬证据,才有助于厘清历史的真相。
简介:2015年2月11日下午,从媒体上获知邓力群已经因病去世,享年百岁。报道中给他加了不少头衔,如优秀的共产党员,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等等。而记得胡耀邦去世后有人曾经希望给胡耀邦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称号,但邓小平坚决不同意。
简介:回忆往事,有欢欣,也有辛酸;但有些人和事,却使我难以忘怀。我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一年级的生活,是在曾经被称为"孤岛"的上海度过的。那时,我家住在上海永安街,属法租界,但上学却要穿过法大马路(今金陵东路),到英租界的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泰晤士报大楼六层的正中中学附设小学读书。
简介:光复会创始人之一徐锡麟原来已是"拔贡",由于矢志光复中华,毅然舍去所谓功名,偕同陈光汉、马伯平和陶焕卿一行四人同去日本,想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因体检不合格而一同折返。回国后四人均捐了候补道,后来陶焕卿去南洋,徐、陈、马三人则去安庆候补,俟机行动。
简介:傅斯年、范文澜、金毓黻都是出身于北京大学国文门的著名史学家,都曾师从黄侃,得到黄侃的赞赏。但他们从北大毕业后,与黄侃关系亲疏不一。金毓黻与黄侃关系最笃,范文澜次之,傅斯年最淡。傅斯年、范文澜都有明确的政治立场,代表了史学发展之两翼,且在各自的学术机关居于领导地位。金毓黻与他们二人均有交往,对其学术亦有自己的评论,治学能谨守绳尺,本师说以为学,依违于二人之间。但国学功底深厚,重视民族气节以及对民族文化抱有深厚的情感,是他们立身行事以及学术著述的共同特点,反映了早年共同的师承对其学术的深层影响。
一段社教往事
回忆与周总理有关的几件往事
我做知识分子工作的往事
参加修建鸦官铁路往事片断回忆
抗战时期昆明难忘往事追忆
“英国突击学校毕业证章”及其背后的往事
京城之轴 甲轴线上的北京往事—— 壹 中轴线测绘往事——北京中轴线古建筑测绘始末
古代中国与美洲交往研究检视
我和邓力群的交往
刻骨铭心的往事——回忆在日军侵占上海前后的生活
吕公望与徐锡麟秋瑾的交往
史家三巨擘 同门而异彩——傅斯年、范文澜、金毓黻的交往及学术人生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