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继续上马还是下马苏联断援后,我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及有关建设一直没有停。从当时的国际形势考虑,正如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所说的那样,当了裤子也要把它们搞上去,否则他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子就不硬。当然这是对我国不管有多大困难也要下决心把核武器搞出来的形容语。因为没有这个吓人的东西,人家就看不起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就难以大振。问题是我国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在经济实力上能否承受,在科学技术上有没有能力?!这是不能不认真考虑的问题。实践证明,我国搞核武器并没有影响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们在这方面所花的钱和核大国相比,是微乎其微的,我们进行核试验的次数也是最少的。为了
简介:第九节挥戈跨越长江岸“皖南事变”后鄂豫边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纵队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辖十三、十四、十五三个旅;成立了鄂东、鄂中、袭西三个军分区,并如前所述,创建了以大小悟山为中心、比较稳定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部队整编后,鄂东独立团改为十四旅四十二团,熊桐柏任团长。黄冈地方武装集中整编为四十一团,漆少川任团长,原一团改为四十团,均属十四旅建制,罗厚福、吴林焕先后任十四旅旅长,张体学任十四旅政治委员。我回到鄂东地委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长。文祥、景文任黄冈中心县委正副书记。赵辛初、郑重任鄂皖边中心县委正副书记。体学巧给优先武五师为配合全国打退反共高潮,对国民党顽军进行了坚决还未。李先念师长率五师主
简介:第三章 攀 峰第一节 红楼又归人民主从鄂城到武昌大冶地委管辖除石灰窑、黄石港外的鄂南各县,地委的班子开始除我和军分区领导外,都是华北南下干部,后来派来了原五师地方干部王良任副书记。我在那里抓了四件事,一是剿匪反霸。杨焕民不久调张轸部队,分区司令员即由副司令员夏世厚继任,剿匪主要是他指挥的。二是严格贯彻执行党的工商业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三是吸收知识青年,办知识青年训练班。四是搞好南下干部和原五师干部的团结工作。那时各县的县委书记,除鄂城外都是华北南下干部。1949年中秋节前我到武昌检查身体时即被留在省委工作,由张体学接任大冶地委书记(他原在黄冈任司令员)。据说是因省委成员除李先念、刘子
简介:第二章从戎第一节年少书生肩重任战争入门学诀窍我们在七里坪秦家调堂农村工作训练班学习,除野外军事训练外,还有三门课要上,一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要是方静吉讲,王明回国到武汉后,传来要重讲的消息,大概是想宣传他的那一套,但没有重讲;二是党的建设,彭康讲;三是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郑位三讲。这一课使我懂得了“战略上一以当十,战术上十以当一”的辩证指导思想,对后来参与战争指挥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真正懂一点战争是在1939年夏家山突围后开始的。开学后不久,我当了训练班学员党支部的委员和训练班俱乐部负责人。快结业了,训练班领导叫我代表训练班在七里坪欢送新四军四支队开赴抗日前线的大会上讲话。那时叶剑英正在视
简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民族的独立和新中国的诞生,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以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颂歌。1948年产生在重庆原国民党渣滓洞集中营,曾经在难友中广为传唱的歌曲《把牢底坐穿》,就是其中的一首感人的乐章。新中国建立后,人民解放军迅速挥师大西南。重庆将要解放时,国民党反动派于1949年9月17日杀害了被长期关押的爱国将领杨虎城,11月27日又血腥屠杀了关押在渣滓洞集中营里的数百名革命志士,制造了震惊中外的重庆“11·27”惨案。据脱险志士介绍,许多难友在中弹倒下的最后时刻,仍然高唱着《把牢底坐穿》等战斗歌曲!据原渣滓洞集中营难友杨益言19
简介:可爱的家乡我可爱的家乡,是青海东部边境的第一个村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场垣乡下川口村.下川口村位于东经103°0'48"、北纬36°12'19".海拔最低处下东川为1650米,最高点荒草山天平顶为2270米,总面积约有10平方公里.这是一块气候温暖,土壤肥沃的宝地.据传,古代漫山遍野都是大森林.撑起古允吾城门洞的大木料和村民武善积、霍应籍、桑才儿家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堂屋所用木料,相传都是原产本山的松木.可见历史上这里山川秀美,风景如画.所以,自古以来把这片地方誉为青藏高原的一块"塞上江南"、"人间仙境".它的名气,早在二千多年前就闻名遐迩,成为历代军事家、政治家必争之地,更成为文人墨客常常所描写和咏吟的地方.
简介:本文作者(左4)和沂南县委书记(左2)探望“红嫂”(左3)。书记旁边是“红嫂”的儿子。沂蒙山好为了寻访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作为创作和演唱者之一,我带着亲切兴奋的心情进入蒙山。乘车沿蒙山公路行进,过了薛庄进山之后,就绕着一个水库盘桓而上。这个水库周围少说也有20多里,四面环山,据说是炸山移村而建,当时尚在建设之中。原来蒙山口上的村庄都改变了位置,全移在蒙山脚下围湖建村。盘山公路起伏上下,山青水绿,美不胜收。我们的目的地是马头崖,这里是1940年封建会道门“黄沙会”盛行的地方,沂蒙小调原名《反对黄沙会》,是为了揭露“黄沙会”受国民党顽军及封建地主的欺骗
简介:每当想起郑和率领庞大海船驰骋在烟波浩渺的大洋时,心情总是澎湃不已,为在那个时候我国已拥有那么强大的船队而自豪。“天书到处多欢声,蛮魁酋长争相迎”,中国使节与海外各民族友好相处的热烈场面更令人感动不已。可是,令人纳闷的是郑和逝世之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像郑和那样杰出的航海家。中国船队远洋航行从此销声匿迹。穿越大洋的海船,放眼望去尽是西欧海船。此消彼长的原因究竟何在?为了揭开这一迷团,笔者近日得宽余,再次翻阅史籍、拜读许多专家学者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以及大航海时代西欧一些国家的航海记录。经过多时的琢磨、研究比较,似有所悟,是否真知灼见,愿以此与读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