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孔子与孟子,对于“法先王之道,行仁义之化”,都有一种“当仁不让”的使命感。无论是孔子的“德治”,还是孟子的“仁政”,从根本上说,也都旨在使权势人物能够称王天下,故孟子又称其为“王道”。变“仁义之化”而为“仁政”,变“先王之道”而为“王道”,或许就是孟子对儒家思想的重要贡献。在孟子那边,王道就是以仁(义)服人,霸道就是以(实)力服人。他说过:“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 标签: “王道” 鲁迅 先王之道 “仁政” “德治” 儒家思想
  • 简介:她是鲁迅晚年的挚友之一。他们书信往来,互赠诗稿、礼物,交往频繁,友谊深厚。从1932年8月到1936年5月.她先后写了二十九首怀念、颂扬、敬仰鲁迅的短歌。

  • 标签: 鲁迅 挚友 日本 书信 颂扬
  • 简介:鲁迅时代的尊孔与反孔,就像物理学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尊孔越热,反孔越烈;尊孔绵绵不断,反孔也越是持久。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迅的"反孔",其实也是由他那个时代的尊孔所促成的。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直到1936年鲁迅逝世,在现代中国,曾有过两次尊孔盛典。第一次是1914年9月28日的尊孔盛典。对于这次尊孔盛典,鲁迅在《从胡须说到牙齿》一文中,曾这样写道:

  • 标签: 鲁迅 尊孔 中华民国成立 绵绵不断 现代中国 新旧
  • 简介:《过客》里那个黑衣人倔强、黑须、乱发的样子,令人无法不注意到其与鲁迅外形的高度相似。这个疲惫干涸的过客,需要经由老者和女孩的转译才能呈现出自己的思维特征和情绪状态,从他对于老者劝告的拒绝和对于女孩好意的诅咒中,一个去意已决、完全放逐自我的孤独者形象逐渐清晰起来。与此同时,鲁迅思想里的“过客”意识也浮现了出来。作为曾奋发于“五四”的知识者,鲁迅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前后所写的大部分文字,泛着跌落和受伤的隐约淤色,并常伴有困惑和彷徨。在疑忌的顶点,他选择的“我只得走”,但这不是一往无前的冲锋姿态,而是“还是走好罢”的“过客”意识。本文通过挖掘“过客”意识,来完成其与同时期困顿的鲁迅之精神同构。

  • 标签: 鲁迅 过客 孤独者
  • 简介:“五四”前后,中国的出版业已经相当发达,大小出版社为数不少。当时的新文化运动者,似乎并不很向往大牌出版机构,却往往与中小出版社有着固定的联系。如陈独秀、胡适与亚东图书馆(名曰图书馆,实际上是出版社),创造社郭沫若等人与泰东图书局,鲁迅、冰心、郁达夫等人与北新书局。作家和书店老板之间,或者有同乡关系,或者有师生之谊,即使没有这层关系,也还有共同的文化理想和出版理念,这样就便于沟通,能够合作共事。

  • 标签: 北新书局 鲁迅 中小出版社 亚东图书馆 新文化运动 “五四”
  • 简介:孑民先生:阅报知先生已经返沪,亟思走谒,因有译稿未完,书店催促甚急,未能抽身,至以为怅。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筹备会事情,公告二则,业已登报,前此所收捐款,亦已存入中国银行。至于坟上初步布置,十九日为鲁迅先生周月忌,许广平女士暨其他亲友及雁冰等,同去拜祭,顺便督率树匠,已将草坪及所购龙柏种好,并立一临时之碑,字为海婴公子所写;因是临时性质,故文字横行,碑石亦非竖立而平卧,又制一烧瓷遗像,立于碑后,此皆出许女士设计,而同人赞助之.

  • 标签: 委员会 鲁迅公园 许广平 上海鲁迅纪念馆 蔡元培 生活书店
  • 简介:“在钟楼上-鲁迅与广东”是广州鲁迅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展览立足广东,采用“主题-并置”的叙事结构,讲述身处“广东关系”中的鲁迅生活上的经历、思想上的转变,以及鲁迅与广东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并通过“浸入”历史的方式,让观众在互动关系中感悟、寻求真实的鲁迅.

  • 标签: 鲁迅 广东 关系 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