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马克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主义理论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分析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正是由于该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新中国建立后,在我国很快成为一门特色鲜明的独立学科,在实践中得到高度重视,涌现出不少优秀研究成果。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出现了对马克主义民族理论一些基本观点的"质疑与反思",有些话题已经超出了"学术"本身的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民族理论研究 新时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革命和建设 中国共产党
  • 简介:中国化马克主义包含着多个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并且仍然处于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所以具有进一步系统化和整体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代化是中国化马克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一条重大主线。以其为主题进行整体建构是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从现代化的主题来看,中国化马克主义包含了四个具有严密逻辑关系的纲领性内容,它们分别为:探索现代化的思想方法论、建立现代国家的革命论、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初步探索论以及实现现代化国家的改革和发展论。

  • 标签: 现代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整体建构
  • 简介:上一个马年(2002年)的秋天,《人物》杂志发表了我的一篇题为《阎宗临:品端学粹之士》的文章,重点介绍了史学家阎宗临的生平。1904年,阎宗临生于山西五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先就读于阎锡山任校长的私立至川中学,后半生的遭遇泰半由此而来。1924年考入重华书院,得以结识梁漱溟,师生之间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同年加入狂飚社,经同乡高长虹介绍认识鲁迅。后赴法国勤工俭学数年,1929年入瑞士弗里堡大学学习,机缘巧合成为罗曼·罗兰的助手和忘年交。获得瑞士国家文学硕士后,一度回国任教。不久,再赴瑞士攻读博士学位。

  • 标签: 阎宗临 《人物》杂志 1904年 农民家庭 勤工俭学 大学学习
  • 简介:庄子归属于老子的道家学派是汉代人所做的学术分野。汉人整合老庄的过程中,《史记》对老庄申韩的同而书无疑具有开拓性的重要作用。《史记》归庄入老并不是因为司马迁没有读懂《庄子》,而是他看到却又舍弃了庄学的思想核心,认为那些不过是空洞虚无的“寓言”而已。这其中的原因,一则是源于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与儒道斗争的社会现实;一则是其“务为治”的指导思想导致了老庄的同而书。

  • 标签: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 庄子 老庄合流
  • 简介:《宋史》卷二六四《宋琪》称太平兴国“九年九月,上幸景龙门外观水皑,因谓侍臣曰:‘此水出於山源,清泠甘美,凡近河水味皆甘,岂非余润之所及乎?’琪等对曰:‘实由地脉潜通而然,亦犹人之善恶以染习而成也。

  • 标签: 《宋史·宋琪传》 正误 《宋史》 《宋琪传》
  • 简介:山东省邹城市石墙镇上九村是一历史悠久的自然村,上九村位于邹城市西南部山区。根据出土文物显示,西汉王莽时期就有人在此居住,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这个占地约200亩的古村里,不仅被雨水自然冲刷出了大量文物,还留存有明朝的庙、清朝的树,民国的井……俨然一处深藏山林的文化宝库。

  • 标签: 石头村 六合 出土文物 南部山区 王莽时期 自然村
  • 简介:明朝时,在福建泉州洛江区有桥南、杏宅、乌屿、浔美、庄任、珀头、西福、城东、后路、南埔等十个村庄,统称“十班”。岁月沧桑,如今,这些村庄的名称与地域有圻变化,有的已然消失,但当地“祭十班”的习俗一直在民间的流传,相应的民俗也浓然鲜明地存在。

  • 标签: 闽南 民间信仰 风俗习惯 文化传统
  • 简介:佛教较早传入我国并得到发展,现流传于我国云南,是傣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的主要宗教信仰。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南佛教乃至整个佛教都出现了世俗化现象,这是佛教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 标签: 南传佛教 传入与发展 世俗化
  • 简介:中国封建社会自隋以后,各王朝开设科目,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称为科举制度。文科自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结束,历时1319年;武科自唐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至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结束,历时1200年。

  • 标签: 传胪 光绪二十七年 至清 光绪三十一年 宋徽宗赵佶 明英宗朱祁镇
  • 简介:学界认为《魏书·昭成子孙》已经亡佚,今人所见乃是后人依据《北史》所补。事实上今本《魏书·昭成子孙》并非是后人以《北史·魏诸宗室》补成,相反《北史·魏诸宗室》的相关记载是由《魏书·昭成子孙》删略而成。今本《魏书·昭成子孙》较之《北史》同内容多出的"溢出字句"绝非以他书"附益"而成,而《北史》多出的内容则颇多讹误,当为李延寿据《魏书》所加。今本《魏书·昭成子孙》也不是出于《高氏小史》、魏澹书或者《修文殿御览》等书,其书法也与《魏书》其他部分相同而与他书大异。《魏书》相关卷末的散佚情况,我们在宋人校语的基础上还必须作进一步的辨析。

  • 标签: 《魏书·昭成子孙传》 《北史·魏诸宗室传》 魏收 散佚
  • 简介:陶廷杰:刚直潇洒书忠信陶廷杰(1785-1856),字子俊、涵之,号莲生,贵州都匀府(今都匀市)人。嘉庆十八年(1813年)拔贡,次年进士,入翰林院授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山西主考官、广东学使、湖广道监察御史、甘肃按察使、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等职。秉性刚直,敢于直言上谏,不避权贵,为官清廉。曾主讲贵山书院。

  • 标签: 陕西布政使 翰林院编修 湖广道监察御史 廷杰 书传 庶吉士
  • 简介: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草书《孝经》,贺知章书(简称贺书)。江户时代书贾得自长崎,後为近街家熙所得,明治初年一度散落民间,辗转入藏御府。日本学者多认定其为贺监真迹,而中国学者大多持相反的观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草书《孝经》,孙过庭书(简称孙书),实为宋人伪托。唐宋时代《孝经》文本的演变极为复杂,跨越写本时代和刻本时代,兼有今、古文及其不同注本的彼此消长,以及玄宗先後两次《御注》(《始注》和《重注》)。前人对於贺书作者和时代的认定多凭书法风格,缺乏直接的、确切的文本依据,所以我们从文本切入,通过文本校勘,将其置於唐宋时代《孝经》今、古文以及《始注》《重注》文本变迁的背景之下来考察,以期相对准确地进行定位并加以判断。同时,以贺书为坐标系,整合不同历史时期及不同文本类型的石经、写(钞)本、刻本,并透过这一相对完整的文本系统来洞悉唐宋时代《孝经》文本演变的轨迹。

  • 标签: 贺知章 草书 《孝经》 文本 校勘
  • 简介:本文以《汉旧仪》所录西汉末年大司徒向计吏宣读的“敕”所含控制厨、等改善条件、增加接待膳食标准为綫索,根据出士简牍与文献,推算出西汉末年全国舍与置的总数,并以尹湾汉简《元延二年日记》的记载为标准,据各县、置在交通才中的位置,对不同县、置的接待量进行了细分与统计,估算出西汉末年一年使客住宿的日子数量与消费的粮食、鸡的数量,以及其中使用的马匹所耗粮食的总量。基于此,据悬泉汉简,归纳出当时导致额外开销的四点原因,并分析了开支难以控制的深层原因。指出这类机构乃是广土众民的帝国存在所不可或缺,使用者与管理者日久了解其运作漏洞,假公济私,导致开支膨胀,上级的监督乃至皇帝的诏令则日渐失效,月累年积,置机构不堪其负,和帝国一道走向末日。如此过程反反复复,直到清末。体现了官吏群体与皇帝、帝国体制之间的长期博弈。这种“反复”构成中国历史中延续与不变的一个侧面。

  • 标签: 皇帝 传置分布 招待开支 交通线复原 悬泉汉简 官场风气
  • 简介:门是唐宋时期外朝与内朝的分界。唐代大明宫宣政殿两侧的东、西上门兼具礼仪和政务两方面的通进功能。至北宋,外朝文德殿两侧的东、西上门主要承担庆礼、慰礼等礼仪场合的通进功能,而负有实际政务通进功能的阎门位置则移至内朝垂拱殿门。北宋官员经合门进入内朝的路径更加便捷,内朝君主与外朝官员之间关於政务交流的空间距离拉近,这是北宋君主走向政务前台在“空间”上的重要表现之一。门司作为直接服务於君主的内廷机构,在赞引官员出入内朝方面负有重要职责。门官员在排班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但多有规定可循,另需有文字备案,虽存在潜在的弄权空间,但朝廷亦有相应的制约防范制度。

  • 标签: 北宋 合门 通进 君主
  • 简介:民国初年,洛阳附近出土汉石经《春秋》残字,颇异於今本三家之经文,罗振玉、张国淦、马衡等咸有考证。其考证约有二端,一则推定碑图格式,二则考释残字与今本互异者。汉石经碑图格式,常例为行70字,但第二石阳面僖公篇为行72字,阴面昭公篇为行71字。罗、张、马俱未能揭示,故论断时有误差。残字与今本互异者,主在羡夺,羡夺之推断,又与《公羊》义例相关。而诸家论及羡夺与《公羊》义例,多可补正。今一一表襮之,终以复原之碑图,或有裨於《春秋》经文之校勘与《公羊》义例之辨析。

  • 标签: 熹平石经 《春秋》 碑图 马衡
  • 简介:博物馆建筑的围系统分为水平、垂直、连通三种,它们塑造了陈列空间的尺寸、比例、布置和空间容积。水平和垂直围系统的组合界定了陈列空间的范围;连通系统则打破了原有空间的划分模式,重建了与外界的联系。因此,了解每一建筑围系统对陈列空间的影响,能够让我们对陈列空间设计有更准确的把握。

  • 标签: 博物馆建筑 围合系统 陈列空间
  • 简介:长城是我国古代为了抵挡外敌入侵而修筑的规模宏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甘肃省靖远县三村境内长城修筑于明代,该段长城比较特殊,墙体很少,主要是在黄河沿线修筑彼此连接的烽火台。三长城是靖远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历史上尤其是明代靖远在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地位。

  • 标签: 甘肃靖远 三合长城 长城文化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18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提出:“礼法治,德主刑辅”,“如鸟之双翼”的治国理政思想理论。其意是说,1.礼治(德治,或称儒家学说,)和法治(法治,或称法家学说)就像鸟的两个翅膀,把“礼”治和“法”治的施政两手共同应用才能治理好国家。2.德治(儒家学说)为主,法治为辅。综合起来,就是把礼治(儒家学说)和法治(法家学说)结合起来使用的学说,当然就是治国思想的主体了。只纯强调礼治(儒家学说)或者只纯强调法治(法家学说)是不对的。二者共同应用中,又要以德治教育为主,以法治为辅。

  • 标签: 儒家 法家 荀子 礼法合治 治国思想
  • 简介:历史记载的“方腊”在《水浒》中因为艺术加工的原因出现了传承、类误与膨胀等三种类型的继承与演化。而方腊民变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成全“梁山泊好汉”忠义的需要及《水浒》故事情节的安排是出现继承与演化的原因。归根到底则是作者的政治立场所决定的。历史史料在文学创作中被重构。

  • 标签: 文献 水浒传 方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