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敦煌遗书内保存的诗歌作品,按其时代,约可分为两个时期:其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包括见于《诗经》、《文选》、《玉台新咏》等诗歌残卷,由于这类诗歌作品为数较少,且已成为传世之作,姑不在论述之列。其二,隋唐五代时期,主要包括唐代诗人专集(如《王梵志诗集》、《高适诗集》、《自居易诗集》等唐人抄卷),唐代诗文选集,唐人选唐诗等,此外还有流传于敦煌地区的僧俗人士的诗歌残卷,以及某些即情应世、针砭时弊、感慨悲怀、讥刺嘲讽的敦煌民间诗歌。根据粗略的统计,其总数可达三千首左右,统名之“敦煌诗歌”。这是一批极其珍贵的文学遗产,只要经过全面认真的搜辑整理,既可补《全唐诗》之不足,又可为研究唐代及其敦煌文化作出宝贵贡献。敦煌诗歌按其特点,略可区分为:敦煌诗人之作,释氏佛徒之作,敦煌民间诗歌,
简介:<正>有清一代八旗诗人数量激增,成为清代诗坛上一支崛起的新军,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袁枚就说:“近日满洲风雅,远胜汉人,虽司军旅,无不能诗。”(《随园诗话补遗》卷七)在这为数众多的诗人之中,情况也不一样,有志得意满而附庸风雅的,有怀才不遇而一吐为快的,有遭遇坎坷而愤世疾俗的,有遁迹山林而缒幽凿险的,凡此种种,都有一些代表人物,他们在山水诗,咏物诗、怀古诗、怀人诗、爱情诗,论诗诗诸方面都曾有过佳作,为清代诗坛增添了绚丽的色彩。研究清代诗歌,不对八旗诗人和作品进行微观和宏观的考察,势必得不出一个清晰完整的结论。我们这里介绍的马长海就是一个鲜为人知而又卓有成就的满族诗人。
简介:<正>岳端(1671—1704),又写作袁端、蕴端。字兼山,又字正子,号玉池生,别号红兰主人,又称长白十八郎、东风居士。岳端的家世比较显赫。祖父阿巴泰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个儿子。崇德元年(1636)封饶余贝勒,八年授奉命大将军伐明,破山东、河北共八十八城。顺治元年(1644)进封为饶余郡王。父岳乐为阿巴泰第四子,初封镇国公,顺治六年封贝勒,八年爵号改安郡王,十四年进为安亲王。他一生军功颇多,尤以平定三藩之乱为最著,在班师回京时,康熙帝于卢沟桥南二十里行郊劳礼,给予隆重地迎接。岳乐于康熙二十八年卒,生前的境遇相当不错。但到了康熙三十九年,被贝勒尼诺弹动,追降为郡王,并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