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无论从定义、特征,还是谣言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角度来看,谣言都应该视为民间文学的一支。谣言的文类特征除了民间文学集体性、匿名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等共性特征之外,最具特色的是它的情绪性和现实性。谣言的情绪性主要表现为传谣者的“谣言信仰”,传谣者往往固执地认同谣言所讲述的故事,赞成谣言所表达的观点,乐于见到谣言蔓延所派生的后果,不愿承认谣言的虚幻本质。谣言的现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谣言所讲述的故事,总是指向最近的时间、最近的地点、熟悉的人物;二是谣言的生产和传播都受到或隐或显的现实诉求的驱动。数字革命改变了谣言口口相传的单一传播格局,新的传播手段让谣言如虎添翼,并由此滋生了一系列新问题、新特点。但核心的四个文类特征并没有改变。
简介: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20世纪的中国革命中扮演着十分特殊的角色。处于两大阶级阵营的中间地带,他们的革命、启蒙及其动力从何而来?本文试图以一个世纪以来几个时间节点上的小说为案例,从文学的角度发现历史解读的线索。小资产阶级先是作为启蒙者,后来又作为被教育者,再往后又被贬为革命的对象,这一系列的身份转换无不体现出革命话语或阶级话语与启蒙话语的交汇、纠缠和冲突。文学的视野在宏大的整体性描述之外,补充了革命内部的种种复杂经验以及道德问题。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顽强地将启蒙话语植入文学,关注社会成员的精神质量,这迄今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
简介:本文从1977年"共同美"的提出与讨论入手,借助相关史料还原"共同美"这种美学主张的由来,分析其文化政治内涵。和20世纪50到70年代的"阶级美/阶级性"相比,"共同美"讨论给出了一组替代性的范畴"共同美/普遍人性",这组范畴成为"新时期"文学奠基性的美学观与人性观。从"阶级美"到"共同美",美学的和解构建着阶级的和解,这体现在王润滋表现"大和解"的小说《内当家》中。然而如何处理新的社会差别,构成了"新时期"文学的内在矛盾,《内当家》续篇《内当家之死》已然呈现了这一内部危机。此外,在张一弓的小说《黑娃照相》中,以"共同美"为基点的美学,逐渐呈现出新的"美"的差别。在这个意义上,"美学"或者说对于"美"的阐释机制,并不仅仅是学科意义上的,而是参与到现代化的意识形态询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