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题记:此文最初的版本当中,杜纳特的“插释”部分是单独行文的;然而在这里,却正如雷蒙德曾经告诉过我的,他乐见这样的安排,可以交织贯穿于我的文本当中。本文大部分的注解都是由艾德里安·马丁依据原始出处添加的—-他也对成文做了某些微妙睿智的改动,比如翻译了雷蒙德引用的拉丁语。

  • 标签: 电影 剧本 电影文学 文学作品
  • 简介:龟兹中心履为克孜尔典型石窟之,为古代龟兹地区佛教石窟的代表,学术界常常将中心窟看成是在犍陀罗“帝释窟”浮雕或在龟兹本地文化影响下产生。并未关注和深入探讨其石窟形制及源流,更多的资料发现克孜尔中心柱石窟整体形制明显受到早期印度“帝释窟”浮雕的影响,其主室结构及图像构成更接近印度贵霜朝晚期西南印度“帝释窟”浮雕,总体而言克孜尔中心窟正壁的特点更多的县有印度本+的因素,经贵霜和笈多时代及其后中印佛教交流,最终在克孜尔形成稳定的中心窟正壁“帝释窟”样式。

  • 标签: 龟兹中心枉窟 帝释窟 浮雕 秣菟罗 犍陀罗
  • 简介:“纸遁——来自劳森伯的礼物”展览包括了艺术家叶永青多年创作的80余件纸上作品,其中29件直接创作于著名美国艺术家劳森伯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定制的特殊纸张。此次展览是叶永青用作品向劳森伯的致敬.呈现了叶永青对生活、对艺术、对人生的态度。

  • 标签: 劳森伯格 当代艺术
  • 简介:如果说清晰地标记出个人化的风格是关注电影人的一种标准,那么很少英国电影导演可以像德莱叶、布努埃尔、弗朗叙和雷诺阿那样,获得赞誉性的关切。但在另外的一些标准中,在个人化的风格之后潜隐了诸多最为精妙委婉的要旨,这些关联着某种特别的传统,时间,背景或者说“流派”的集体意味和理解。由此达成某种广泛一致的见解,即使把那些非个人化和匿名的艺术作品理解为一种共识的表达,也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

  • 标签: 英国 非个人化 电影导演 作品理解 电影人 雷诺阿
  • 简介:帕西·兰杰是美籍澳大利亚钢琴家、作曲家、民歌搜集者、作家、教师,这样一位有着多重身份的音乐家对管乐合奏、民族、民间音乐,音乐人类学以及音乐教育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达荷美黑人步态舞》是一首音乐会拉泰姆,创作于1903-1909年,音乐素材取自美国本土音乐喜剧《在达荷美》。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兰杰音乐中丰富的和声和织体以及多层旋律间精致的对位等手法的运用,同时能够看到他将传统和创新完美地结合到一起,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兰杰的音乐以及他对音乐的独到见解。

  • 标签: 格兰杰 达荷美黑人步态舞 钢琴 音乐分析
  • 简介:1932年9月1日,雷蒙德·杜纳特出生于伦敦,2002年5月19日逝世,享年近70岁。父母是瑞士人,1924年移民到了英国。他的学术视野里除了对英国电影的观照,也包含了对有着世界性影响的法国和美国电影的洞悉。1952年曾入伍两年,1954年在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学习英国文学专业。

  • 标签: 电影批评 英国电影 1954年 学术视野 美国电影 英国文学
  • 简介:回顾动画理论的探索历史,动画本体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基本问题。在动画本体的探讨中,"逐拍摄"曾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标准用来界定动画和电影。时至今日,这个标准在新的技术语境下似乎失去了实际意义,然而在新兴技术不断向动画理论范畴渗透的今天,绕过前人对动画本体理论的探讨更容易迷失在繁杂的事物表象中。事实上,"逐拍摄"一词在当下的探讨更具价值,如果将其代入数字动画的技术机制进行分析,不难得出的结论是:"逐拍摄"一词用于界定当代动画虽然不够确切,但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比对手段。

  • 标签: 动画本体 逐格拍摄 技术机制
  • 简介:虚拟的婴儿飘散出一缕盘绕的轻烟;一个啤酒瓶手榴弹;一个自行车内胎变体为高速公路;它们都具备日常物品的状貌,并且它们都涉及到2b09年多期《纽约时报杂志》“观念”栏目的分析评论主题——其中包括:婴儿被动吸烟,暴力升级,替代机动性。

  • 标签: 世界 造物 3D 高速公路 被动吸烟 纽约时报
  • 简介:在日本書法專業的中國書法史課堂上,講授清代篆隷書的部分時,鄧石如、伊秉綬、陳鴻壽等人的介紹,必不可少,黄易則未列其中。在相關書籍如資料豐富的《圖解書道史》中,亦無黄易的隷書。在此種情况下,黄易的隸書并未在日本得到普遍的介紹與宣傳。因此,本文通過對黄易隸書“書畫册”“隸書册”作品進行分析論證,以期掌握黄易隸書風的特徵,説明黄易作品對習隸者而言,實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稱其爲“隸書教育之父”,亦不爲過。

  • 标签: 黄易 隸書 金石學 秋盦書畫册 李鐵橋
  • 简介:陶克涛毕力的蒙古文书法、蒙古文篆刻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特别是蒙古文行草书以个性浓烈、笔墨练达、气势豪放的风格以及审美特征独步蒙古文书坛,其质感独特的点画线条,使作品充满音乐般的节奏感和写意性。

  • 标签: 陶克涛毕力格 蒙古文行草书 形质 神采
  • 简介:现代主义的生成机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针对这一问题,美国著名批评家格林伯和当代学者德·迪弗给出了不同阐释:前者认为,现代主义的发展动力来自对艺术品质和传统的维护,媒介自律是其突出表征;后者则提出,现代主义以媒介自律的方式推动艺术“协定”的生成,在此前提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两人的不同结论,在艺术家杜尚的现成品那里形成激烈交锋。但两人的理论体现出同一指向:艺术始终是一股引领人们思索、进步的力量。

  • 标签: 格林伯格 德·迪弗 现代主义 杜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