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郑道昭(455-516年),北魏荥阳开封人,自号中岳先生。曾为平东将军、光州刺史、青州刺史,谥文恭。他少而好学,纵览群书,擅长诗赋。其书法艺术的成就,直到清朝包世巨、康有为等推崇魏碑,始得显于后世。他的书法作品有《郑文公上、下碑》、《论经书诗》、《东堪石室铭》、《云峰山石刻》等。其书法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含蓄而洗练,结体宽博开张,舒展自如,且随字赋形,富于变化,其布局或茂密,或疏朗,依山形石势而书,一任自然,具有浑然天成之意趣。清叶昌炽说:“不独北朝书第一,自有真书以来一人而已。”若登山观赏郑道昭所书诸石刻题字,犹见其翩翩欲仙之书姿风韵,其洒脱峻逸,天真烂漫之情趣溢于字间,令人敬仰、称叹。可以断定,郑道昭为北魏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他被尊称为“北朝书圣””北朝书圣郑道昭@楚琴
简介:“歌唱的人就是靠一口气”,这种观点早已为声乐以及戏曲工作者们所公认。若仔细观察一下歌唱者们的呼吸就会发现,虽出于同一个呼吸原理而每一个人的呼吸意识、办法却又是千姿百态。这是由于个人的感觉信息的不同而发生的差异。中国古人认为歌唱时呼吸是运用“丹田”之气,意大利“美声”学派则认为是“横隔肌”在起作用。呼吸功能是人人具备的。人讲话时所运用的呼吸是自然的、正常的,人们也不大注意自己的呼吸状态。可是在呼吸运用于歌唱时就要比说话剧烈、深沉、有弹性得多,在这种呼吸支持下发出的音量比说话的音量要强烈、宏大、穿透性好。显然,歌唱的呼吸和说话相比,从质、量、强度上都有很多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自觉地去认识它,掌握它的规律并加以经常性的人为的训练,使之成为歌唱所需要的呼吸。
简介:会还安排了专家课。最后一天,我和李昌云教授(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王振先教授(南京艺术学院),赵曾茂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席伟泷教授(西安音乐学院),董德君教授(沈阳音乐学院)都想请教罗伯特.斯普林博士的《循环呼吸法》。可是非常遗憾,当时因时间关系未能实现。陶纯孝教授希望李昌云教授(陶纯孝教授的学生,又是我的单簧管启蒙教师)和我进一步探究《循环呼吸法》。自从那时起我和李昌云教授经过不断的探究,从一九九九年开始把循环呼吸法引入专业课教学,使学生把这种呼吸法应用于专业考试中。如《德彪西狂想曲》和《斯波尔第二协奏曲》等曲目的演奏之中。并根据教学需要编写了《单簧管循环呼吸法练习曲》教材。我的部分学生也把循环呼吸法应用于《茶花女幻想曲》的演奏中。在“2000年中国.延吉单簧管教学演奏交流会”上,延边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学生黄鑫(昌云教授的学生)在乐曲演奏过程中应用了《循环呼吸法》。当时在场的乔纳森.科勒教授非常高兴地说:“啊,中国也用循环呼吸法呀!”同时问黄鑫:“在哪儿学的?”当黄鑫同学请求乔纳森.科勒教授能不能更详细地教循环呼吸法时,乔纳森.科勒教授说:“你的演奏完全正确,非常好。”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熟练地掌握技巧,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