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通过对近十二年来"同均三宫"理论研究成果的梳理,除介绍一均不只三宫、均调二层说、调式基因论等代表性观点外,还对部分学者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如:三种音阶记谱的选择非随意性、《雨不洒花花不红》为A宫下徵音阶商煞无误,同时笔者对童忠良先生的谱例也提出修改建议。
简介:"板式变体"变奏思维是八板曲牌在流传过程中所形成的典型的变奏思维模式。中国当代作曲家以此来构思作品时,常显现出对变奏思维的多重应用,并从"显性"与"隐性"两个方面对音乐创作产生影响。一方面"显性"体现在音乐表层的旋律基础上,即保留八板曲调结合变奏思维结构乐曲,在音乐的表层音响上塑造八板风格;另一方面"隐性"则体现在音乐深层的变奏思维的基础上,即运用其它曲调结合变奏思维结构乐曲,在音乐的深层结构中蕴涵八板风格。两者通过形式化的逻辑方法构建不同的音乐作品,从而从多角度展示了中国传统曲牌与当代作品、中西音乐文化与结构技术间的联系。
简介:文章通过“学”之概念、已成为现实的“上海学”、存在必要和已具条件的“音乐上海学”、逐渐显现的“音乐上海学”现状、“音乐上海学”所面对的问题及其思考、“音乐上海学”的范畴与研究方法几方面的详尽论述,将“音乐上海学”建构的价值和意义总结为“上海作为城市音乐研究的典型案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的核心论题之一”,以及“音乐人类学的“中国经验”及其模式的尝试性范例”。笔者从学科及学术思想重构、研究新视角的开拓、理论和方法的交叉与整合,尤其是内容的聚焦和区域的选择,借助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的建设平台,努力通过具有中国文化语境和历史意识的方法论探讨,逐渐消解西方学术方法长期主宰中国学界的状态,倡导和努力在“家门口”作业,突出城市田野特征,以最具代表性的上海城市音乐富矿为案例.围绕中国社会和文化语境,强调历史维度的研究,通过“音乐上海学”的努力和积累,以期建立起中国音乐人类学的自身特色和话语权。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这些文化形态都由中国传统文化演变而来。当代高校的艺术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与传统文化之间产生了一些断层。本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高校艺术教育,出现了重技艺轻人文的现象。这不仅导致我们的精神领域严重匮乏,在西方工业文明不断侵入我们生活的同时,还导致了很多优秀传统文化的丧失。传统文化在这样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是否已不再需要强调,在担任着文化传承和知识创新的高校中是否已不再需要重视,在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修养的艺术教育中是否已不再重要了?本文就传统艺术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以下论述。
简介:<正>民族音乐是随着民族的形成而产生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也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更是民族文化史上珍贵的财富。民族音乐作为民族的一部分,积累了民族优秀的社会思想和历史文化,它融合了一个民族生长的环境背景、语言文化,还承载着民族宝贵的思想,反映着人们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成为了民族生活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包含着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着一个民族文化艺术的进步。民族音乐作为文化艺术的一部分,不仅给民族的发展增添了光彩,更促进了民族文化、思想的更远发展,所以音乐艺术教育也就成为了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民族音乐是音乐艺术的基础,而且优秀的民族音乐可以激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