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黄叶村遗作展”于1988年11月30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后,立即轰动首都画坛。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进行了重点宣传,方毅、吴作人、刘开渠、沈鹏、赖少其、亚明等知名人士对画展都给予了极高赞誉,美术理论家孙克、薛永年皆著文高度评述。《人民日报》在《读黄叶村遗作展》一文中写道:遗作展以山水为主,观者无不惊服。深通书画的方毅同志看后,连声说:‘张张都是国宝。’……他的山水厚重葱郁,气力丰富。
简介:高平市建宁乡郭庄村关帝庙位于郭庄村中,坐北面南,一进院,现存有正殿、侧殿、厢房、山门舞楼及钟鼓楼,总占地700余平方米。据庙内现存碑刻,庙宇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1,明万历,清顺治、乾隆、道光、光绪以及民国屡有补葺,其山门舞楼建筑宏大,装饰华美。更重要的是舞楼后台墙壁以及隔扇背面留下了大量的舞台题记,其戏班之多、剧目之繁实不多
简介:近日,永嘉县文广新局组织开展了鹤盛大石工村鱼龙灯舞调研工作。调研中,大石工村老人打着锣,敲着鼓,热闹、喜庆的音乐拉开了鱼龙灯舞的帷幕。在大红龙珠的带领下,鱼王龙头领着大堆鱼儿“游”来,精湛的表演引得扎堆驻足观看的村民称赞叫绝。
简介:山西高平市王报村二郎庙戏台,2002年始被发现。台基下方的石板上刻有:"时大定二十三年岁次癸卯秋十有三日,石匠赵显、赵志刊。"这表明,这座现存的古戏台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即公元1183年,距今已有832年。文物专家认定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戏台。该戏台于2009年保护修缮。
简介:晋城市,古称"泽州",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周边山脉众多,东枕太行山,西南临王屋山,西北望太岳山,与相邻的长治市(古称"潞州")并称"上党"。顾祖禹云:"郡地极高,与天为党,顾曰上党。"~①泽州,春秋属晋,战国属韩,后属赵。秦属上党郡,汉为上党、河东二郡地,后汉及魏、晋因之,后魏置建州。~②隋文帝开皇初年改建州为泽州,其后或名丹川县,或称高平郡、泽
简介:民间信仰活动在传统乡村村落社会中随处可见,民间信仰作为理解乡村社会结构、地域支配关系和普通百姓生活的一种途径,经历着变迁。本文旨在通过梳理羌族村落社区的民间信仰变迁,以历史观的视野对羌峰村这个羌族村落社区的民间信仰实践释比戏的变化情况做一调查,试图就羌族村落社区民间信仰变迁的社会事实做一探讨。
简介:古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保护古村落,就是保存中华文明的血脉,保住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以筠溪为代表的绍兴古村落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其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建立科学的保护与发展的理论体系,继承与发扬其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当地的农民营造一个适宜生存的美好家园。
简介:"顶门"是传统家族观念影响下重男轻女思想的一种表现,虽说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步开放,但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百姓来说,他们对传统观念还是有着深厚的感情,"顶门"也随之不断延续,它影响着家族内部及社区中人们之间的关系。研究这个课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西北农村地区人们的家族关系及社会关系。
简介: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形成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民间小戏的生存处境不容乐观。根据以介休干调秧歌为个案的田野调查资料,在阐述介休干调秧歌的历史传承、剧目种类、艺术特征等本体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民间小戏面临的发展困境,着重考察作为具有民间文化精英特色的民间艺人的角色,并从非遗传承人的内部视角思考民间小戏的发展出路。
黄叶村及其绘画艺术
高平郭庄村关帝庙舞台题记摘录
停办40余年的鹤盛大矼村鱼龙灯舞再现永嘉
山西高平市王报村 二郎庙戏台
晋城市城区夏匠村神庙群及舞楼碑刻考
羌族村落社区的民间信仰变迁——以羌峰村释比戏为例
绍兴城镇化进程中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问题研究——以绍兴筠溪村为例
西北农村地区“顶门”观念及其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以宁夏银川市J村为例
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中民间小戏的发展出路——以山西省介休市张壁村干调秧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