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戏剧为综合艺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个方面。当初北曲《西厢》,南曲《琵琶》皆以文词艳丽哀怨而取胜。清代戏剧家孔尚任所作《桃花扇》,则“笔意疏爽”,写南朝人物,字字绘影绘声。至文词之妙,其绝处似I临风桃蕊,其妙处似着雨桃花。可见曲文精邃,文学极高。在昆曲流行

  • 标签: 京剧 文学性 创作手法 唱腔 艺术形式 艺术审美
  • 简介:歌词又称音乐文学,优秀歌词必然是优秀文学作品。本文通过对流行歌词进行具体分析来论证流行歌词文学

  • 标签: 流行歌词 音乐文学 古诗词 修辞意象
  • 简介:报告文学是“匆忙而多变时代所产生特性文学样式”。①由于时代“匆忙”和革命斗争迫切需要,我国报告文学倡导者在没有充分理论准备情况下发起了报告文学运动。这样,虽然三四十年代报告文学创作如火如荼,高潮迭起,但是许多作者对报告文学文体特性、报告文学关系等基本问题认识模糊。他

  • 标签: 报告文学创作 文学性 新时期报告文学 审美价值 文学运动 文学样式
  • 简介:作为一名作曲者,自然少不了和歌词打交道,歌词创作我也偶有涉猎。我见过很多书面看起来相当完美、文字功底也相当扎实歌词,读起来非常唯美,但是因为过多使用了一些拗口文学用词和一些生僻字,导致听歌时候,如果不对照歌词,根本不知道是在唱什么,这样歌就很难流行和传唱。我曾经写过一句词"大鼓擂沸长江水",书面看文字一点没有问题,而且看着万分激动,热血沸腾!

  • 标签: 文学性 歌词 音乐性 随笔 文字功底 词的创作
  • 简介:《电影文学》2005年第九期刊发了姚小亭《戏剧和文学永远是中国电影创作源泉》一文,该文详细论述了中国电影创作和发展离不开戏剧和文学滋养。本人赞同作者观点,戏剧使中国电

  • 标签: 中国电影 文学性 电影创作 电影文学 戏剧 电影艺术
  • 简介:近年来,歌坛上词曲失衡现象相当常见,广泛流行热门歌曲,往往缺少好词,传唱一时,难成经典;反之,大量优秀歌词谱曲率很低,只能躺在歌词刊物中束之高阁。究其原因比较复杂,有市场经营,社会需求,审美时尚等多方面,但主要在于曲作者和词作家对于歌词音乐文学关系处理。

  • 标签: 文学性 音乐性 歌词 杨涛 舞蹈 天平
  • 简介:<正>拙文《需要什么样音乐家传记》在《学报》上发表后,围绕着传记写作是否允许虚构想象等问题引起了讨论。刘熊同志文章(见《学报》1981年第3期)就文学传记中史事真实与文学手法等问题发表了一些看法。对此我还想谈一些不成熟意见,以求得刘熊及其他同志指正。

  • 标签: 文学性 《学报》 文学手法 音乐家 实存 1981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不能说是与外界隔离,事实上它对国际文学与文化思想吸纳很多,但却鲜有释放,并未形成内外双向交流,所以,从某一意义说,它仍有自行其是的逻辑,有它特殊发展线索.

  • 标签: 当代中国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 消解 学思 文化思想 意义
  • 简介:<正>目前,我们国家正经历着一个令人振奋发展变革时期。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十分正确方针、政策,推动了历史前进。这样一个新历史时期和时代生活,对我们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很高要求:要求我们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断探索,拿出高质量文艺作品来为人民服务,

  • 标签: 审美理想 社会生活 托尔斯泰 文学作品 文学艺术 文学创作
  • 简介:本文尝试对赵树理文学评价史做一种理论反思。论文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赵树理文学评价主要内容,并提炼出其中核心范畴,即19401960年代“社会主义”与“现代主义”、1980年代“现代”与“个体”、1990年代以来“民间”与“地域文化”;进而具体分析这些评价方式在何种意义上受限于特定现代一i~-话语框架,由是造就了赵树理文学史形象暧昧。论文基本观点认为,在评价赵树理这样与现代文学体制保持着一种张力关系作家时,需要意识到现代评价视野限度,并探寻一种将现代、传统及当代话语置于同一平台加以讨论可能

  • 标签: 赵树理文学 现代性 文学体制 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 个体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0-06
  • 简介:自圣经出现以来,对圣经解读就层出不穷,并且伴随着不同解读方式。其中,圣经文学解读就是极为重要一种。在20世纪初,圣经文学解读掀起了一股新浪潮,为圣经带来了一种全新面貌。

  • 标签: 圣经 文学解读 历史批判
  • 简介:<正>象征,作为艺术表现方法,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原始形态象征、古典象征与现代意义上象征是不同。本文试图从历史演变角度,着重对现代文学象征,做一番考察。不妥之处,望大家指正。

  • 标签: 象征 艺术表现方法 现代意义 现代文学 原始形态 历史发展
  • 简介:<正>一这个题目是个难题。因为电影文学语言,不但在理论上一向被忽视(我没有说在创作上就很重视),而且涉及方面并不很简单。过去和现在关于电影和文学争论,关于电影本性争论,往往是由语言问题引起。须知文学是语言艺术,电影是以造型为主艺术。用语言手段创造艺术形象不能让人直接感受;而用电影手段创造银幕形象却可以让人直接看见(赶快补充一下:也是可以直接听到)。把文学手段和电影手段扯在一起进行同一艺术创造,自然要产生矛盾和种种麻烦。在电影和文学结合最初阶段,不但有电影创作者,而且还有文

  • 标签: 文学语言 有声语言 电影文学剧本 作用 银幕形象 结合
  • 简介:徐志伟:你近几年比较关注中国现代文学“农民”想象问题,并相继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为什么会关注这一问题?张丽军:我对中国现代文学农民形象关注始于硕士研究生阶段。2000年考上硕士研究生,在当时还是一个很值得庆贺事情,因为那时研究生数量还不多,找一个较为理想工作还不是很难。

  • 标签: 新世纪文学 乡土中国 张丽 现代性 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