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许多年里,激进分子们与《乡村之音》的主要电影评论家安德鲁·萨利斯一直争论不休。他的来自“生命中枢”的护身符般的争辩术似乎通常瞄准着左派而不是右派。他强调形式大于内容的观点和他对美学的过分欣赏扭曲了他的许多观点。尽管如此,他对电影鉴赏和标准的贡献是值得重视的。别的不说,他至少刺激和推动了左派们把他们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加以条理化。正值《政治与电影》一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79)出版之际,《影友》杂志的特约编辑、WBAI—FM驻纽约办事处的电影项目制片人阿尔·奥斯特和《影友》杂志的特约编辑、《马克思主义者展望》(现已停刊)的文化编辑伦纳德·夸特,就在WBAI—FM采访了安德鲁·萨利斯。经过整理的谈话记录发表在《影友》1979年春季号上。
简介:居其宏先生是我国著名音乐学和评论家。他1943年出生于上海.1961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81年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工作,1994年被评聘为研究员。居先生长期从事当代音乐研究及批评、歌剧音乐剧理论与评论以及音乐美学方面的研究,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音乐学研究所所长,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编委,《中国音乐学》编委、《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委,并于2010年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研究员。
简介:2009年6月26日,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墨磨人生·笔耕影苑——纪念中国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评论家、编辑家柯灵先生百年诞辰观摩研讨活动"在上海影城隆重举行。上午观摩活动设立了"向柯灵大师缅怀致敬"等板块,并观摩了由柯灵编剧、黄佐临导演的电影《夜店》。下午约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活动。现将研讨会上的部分发言记录择要发表,以飧读者。
简介:这篇论文原是为2001年秋在纽约举行的纪念《电影手册》50周年研讨会而作的。在论题上它可以与《译解与再现》和《电影鉴赏美学》等论文归为一类。在这里重又把安德烈·巴赞的论文作为关注的焦点,但关于巴赞的讨论重点不是像通常那样放在“时间的木乃伊”这个主题上,而是放在时间延续中的断裂点上,它同时也是若干时间延续形态的结合点,其中的一种形态(胶片在放映机中的机械传输)我把它称之为“原生的时间形态”,而另一种与之相冲突的形态我称之为“次生的形态”。在我表述平行时间序列在Kaǔpoe点发生交叉的原理时,大大受益于巴赞的启示。现象学的视角使我较以前更为明确地把“次生的形态”认同于生活的流逝本身,认同于时间的延续、柏格森的“生命的冲动”。这样去理解电影中的时间延续形态,使得我后来在《错位的电影》一文中,得以从某种现象学的生机论进而研究历史,即生活经验在电影中的表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