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于1932年12月22日第一卷单行本发行后,已先后有四部以该小说为蓝本的影视作品问世。1942年前苏联基辅艺术电影制片厂与阿什哈巴德电影制片厂首先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同名影片搬上银幕,当时正值卫国战争初期,乌克兰首府基辅已被德寇占领,影片不得不移至大后方的土库曼首府阿什哈巴德拍摄。影片为黑白片,由著名导演马·顿斯阔依执导,(他以执导高尔基三部曲《我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而闻名)该片主要描写了保尔少年时代的生活,至保尔参军为止。其中重点描绘了保尔与冬尼娅之间的纯真爱情。保尔一角由彼烈斯特扮演。影片五十年代曾在我国上映,八十年代曾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该片由上海电影制片厂译制,保尔由杨文元配音,朱赫莱由孙道临配音。1956年基辅艺术电影制片厂又一次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简介:父权制作为一种无所不在的压抑力量.在一种超稳固的社会文化结构中束缚着每一个人.包括父权制的代表者与父权制下的牺牲品。在《雷雨》中,作为父权制牺牲品的蘩漪、鲁大海、周萍面对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强大父权分别表现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反抗中有认同、激烈反抗和完全认同。曹禺曾经多次说到,《雷雨》的结构“有些太象戏了”,技巧上也“用的过分”,但是陈思和先生认为《雷雨》在中国整个戏剧史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也没有一个作品能够跟他比的”.就是因为《雷雨》表达了“谁也说不清”的丰富的人性内涵。父权制对人性的压抑逐渐改变了人性的自然状态.导致了人性的异化、扭曲,因此《雷雨》表现出的不只是家庭悲剧,而且还是人性嬗变的悲剧。下面我们就以作品中的周朴园、蘩漪、鲁大海、周萍四个人物为例,来观照他们在父权社会里的文化身份以及在父权压抑下的人性嬗变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