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08
  • 简介:由古至今对《史记》的研究可谓“百家争鸣”,从未断绝。各朝各对《史记》研究均有独到之处。在此通过重点介绍近代和2080《史记》代表学者和研究特点,对这两个时代的《史记》研究优缺点进行比较。《史记》成书至今已两千多年,经历了无数风霜雨雪,但对它的研究仍有许多待完善之处,后人不应停下对它探索的脚步。

  • 标签: 近代 20世纪80年 史记 研究
  • 简介:伴随着后现代性解构模式的张力建构而来的,是2080西方文论从"文学理论"到"理论"的话语变迁。"理论"的建构以对"常识"的质疑为前提。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系统的喜好、选择得以呈现的常识性观念,只能在具体的历史理解中获得自身的意义与价值。理论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其自反性,我们应对理论自身的有限性和有效性展开更为开放的反思与更为理性的批判。

  • 标签: 文学理论 理论 常识 自反性
  • 简介:前不久,在《中国戏剧》又发起了关于中国戏剧的前途和命运的讨论,这不仅使我们联想到在2080,也是《中国戏剧》发动的戏剧观问题的大讨论。那一次论战据说也是关乎中国戏剧的命运和前途的,因此有必要回顾一下这次论战,看看那时提出一些什么问题,哪些问题是解决了,哪些是没有解决的,那么就免得在那里作一些“三岔口”式的论战。常常回顾历史,可能会让我们更清醒些,更聪明

  • 标签: 中国年代 回顾思考 年代戏剧
  • 简介:创造社研究在2090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专著水平较高,并在创造社青春文化品格、创造社与五四文学革命以及与中外文化的关系、创造社的文艺批评观等重要课题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而后期创造社研究的薄弱,文体研究的冷热不均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 标签: 90年代 创造社 研究
  • 简介:1932,随着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2030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进入了繁荣时期。总结30语文教科书的特点,借鉴其中一些对当今教材编写有意义的经验和启示,实现对30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现实意义。

  • 标签: 30年代 语文 教科书 启示
  • 简介:2080以来,《聊斋志异》与侠文化的专题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主要体现在蒲松龄的侠义思想、《聊斋志异》中侠义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及比较研究四个方面。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对这一专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

  • 标签: 聊斋志异 侠文化 研究 综述
  • 简介:摘要2020,由于革命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陆续创办了一些刊物。下面本文对此进行论述。

  • 标签: 20世纪20年代 创办 刊物
  • 简介:老电影总是会激起人们的怀旧情绪,如普希金诗言:“过去了的一切,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本文拟从2050爱情题材电影中,了解新中国头十间的婚恋风情。通过这些影片,同样可以观察2050的婚恋观念,及艺术想象中的心理真实。

  • 标签: 老电影 20世纪50年代 爱情题材 婚恋观念
  • 简介:2090,马来西亚华文报纸与华文文学因缘际会.推进了新生文学的整体性崛起与快速发展。效忠与待遇的不对等、“我被我自己的国家排斥”的无限失望纠缠在一起,使得新生文学“抵抗”得生动而深刻。在华文报纸提供与策划的“舞台”上,新生作家用汉语文字演绎着心灵的悲欢,用坚实的身影“舞蹈”出“告别”后的抵抗。这种执意反抗与无奈妥协的复调主题.艰辛与悲情兼具的文学“表演”风格。不仅呈现在当时的新生文学之中,更呈现在过去与当时的“老生”文学之中.而且,还会出现在将来的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之中。

  • 标签: 1990年代 马华报纸 新生代文学
  • 简介:2030的中国文学主要由现代小说五大家、左翼文学、京派文学、新感觉派文学构成,在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难能可贵地展现出多种文学思潮齐头并进,多个文学流派积极对峙与互渗的态势。本文就当代作家的创作多元化及繁荣发展进行述评,并着重探讨了在这一时期不同作家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 标签: 20世纪 30年代 小说 述评
  • 简介:2090后,处于多元意识形态冲击下的中国当代影视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90后的中国影视艺术主要在审美深度的削减、审美趣味的转向和审美泛化三方面呈现出与传统影视作品不同的美学风貌,具有思想内容越来越浅平化、世俗化,身体美、暴力美彰显,科技美、时尚美成为新的美学元素的主要特征。

  • 标签: 当代影视艺术 审美 嬗变
  • 简介:本文着重探讨香港的早期散文。此时期的香港散文,对于编写香港文学史是不可或缺的资料。从内容看,香港作家关心时政,揭露社会贫富不均,写人性的美丑等;艺术上,整体水平虽不及大陆,但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有的艺术造诣很高;文中还探讨了香港作家与大陆文坛的关系。

  • 标签: 香港早期散文 关心时政 艺术造诣
  • 简介:考察纷繁复杂的2090的汉语诗坛,我们不难其尴尬语境中读到汉语诗歌写作的粗粝的精神本质:激进的美学锋芒正在日益地钝化,玩弄语言的拼贴游戏,精神空间被肉体欲望的碎片填充,与无聊、琐碎、庸常的日常生活达成和解。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 诗歌写作 王家新 精神本质 精神空间 日常生活
  • 简介:2080以来,中国演出了不少卫国战争戏剧,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中国的创作者对此进行了自己的阐释,显示出了一些共性。在思想表达上,这些作品强调对战争中个人命运和道德的关注,并以人道主义的思想贯穿其中;在艺术表达上,这些作品充分表现出对抒情诗意的追求,而在舞台设计上既突出了俄罗斯风格又在多处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的特点。

  • 标签: 卫国战争戏剧 中国话剧 人道主义 诗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二十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市场化的到来,我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社会转型期,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层出不穷,价值观念的冲突也随处可见。在文艺思想领域,我们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所经历的各种思想潮流与观念变革,无不显示出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从2090以来,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文艺评论 社会转型期 演变 社会文化现象 全球一体化
  • 简介:20,《芙蓉》、《收获》、《橄榄树》、《鲁迅研究月刊》等刊物先后刊发了葛红兵的《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张闳的《走不近的鲁迅》、裴毅然的《鲁迅问题》以及冯骥才的《鲁迅的功与“过”》,王朔的《我看鲁迅》,林语堂的《悼鲁迅》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葛红兵等对鲁迅、鲁迅的作品以及鲁迅研究提出了全面的质疑。针对葛红兵等人的观点,学界的王富仁、林非、陈漱渝、孙玉石、吴中杰、张梦阳、秦弓、高旭东、郑家建以及创作界的张承志等一批人或从批驳的角度、或从“立论”的角度、或从“理解”的角度、或从反思的角度、或从深思的角度予以了回应。

  • 标签: 鲁迅研究 葛红兵 王朔 观点 张闳 裴毅然
  • 简介:孙犁2040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妇女解放运动的背景下产生,其建构的过程和意义都显示了强烈的革命意识形态。孙犁以"落后""先进"的革命话语将女性纳入到宏大历史叙事中,并标明其形象的塑造重在指向革命而非人性、人情。随着意识形态的变动作家不断调整、重构女性形象,以女性建构民族国家叙事,表现出孙犁追随革命的姿态。女性审美与革命话语间的冲突致使作家的艺术构成逐渐与主流文学产生裂隙,注定了孙犁被"边缘化"的命运。

  • 标签: 女性 革命 孙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