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卡洛斯·德拉蒙德·德·安德拉德(CarlosDrummonddeAndrade,1902-1987),巴西著名诗人、短篇小说家,生于巴西东南部米纳斯吉拉斯州的矿山小镇伊塔比腊的一个农场工人家庭。他早年在州府贝洛奥里桑特的寄宿学校攻读药剂学,毕业后未能成为药剂师,却当上了新闻记者。从1929年开始,他进入国家教育部担任政府公务员,1934年移居里约热内卢后继续在政府教育部任职,最后还当上了巴西国家历史艺术遗产部门的负责主管,直到1966年退休。他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写诗,受到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创办了现代主义刊物《评论》。他的第一部诗集《一些诗》(1930)展示出巴西现代主义的种种特点,后来他又陆续推出诗集《诗篇》(1942)、《人们的玫瑰》(1945)、《清晰的谜》(1951)、《新版的生活》(1959)、《白色的不洁》(1973)等。此外,他写过不少文学论文,另外还翻译过多位欧洲诗人、作家的作品。
简介:1一架波音777大飞机,带着我们,跟着地球上移动的黑暗部分,上海、安徽、河南、青藏高原,一直到乌鲁木齐,飞出中国版图,然后折向西南,飞往黑海方向。海洋和陆地、平川和高原、语种和时差……这所有的切换,在我而言,就像是一次陌生、新鲜、刺激,充满未知,但又满怀期待的来自语言内部的深刻转换。8月31日14:03分,我收到署名IonDeaconescu的邮件。邮件同时抄送给著名翻译家、诗人海岸,和比利时诗人杰曼·卓根布鲁特(GermainDroogenbroodt)。这封来自罗马尼亚南部重镇克拉约瓦(Craiova)的邮件中,有一份设计精美的罗马尼亚语邀请函,郑重邀请了我和太太陈洁,
简介:中古英国诗人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里《巴斯妇的前言》可以看成是一个追求性自由的俗女人解释圣经的案例,是对教会和男权解经传统的颠覆。半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除聚焦其中明显的女权问题,还争论是否宗教改革者威克利夫的英译圣经和以圣经为一切解释之本的思想影响了巴斯妇的解经。本文对此进行考察,通过剖析巴斯妇狂欢化的语言风格,试图揭露深藏在语言中的动荡的能量,并结合乔叟本人对解经的谨慎态度,指出巴斯妇解经集中体现了14世纪英国社会存在于性别、婚姻、阶级、宗教和政治等方面的诸多矛盾。最终,乔叟对他深切关心的男女关系问题并未给出一个清楚的解决方案。他既提倡宽容谅解,又严厉要求犯错犯罪者悔悟改正。
简介:身体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被诋毁、排斥和压制的历史,而这一进程随着工业文明的繁荣而达到顶峰。D.H.劳伦斯感受到了这一对身体的压制,因此,以文字的方式反抗压制、帮助身体突围成为他终生的事业。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这种努力以最为彻底的方式得以表达。劳伦斯描绘了一片葱茏的小树林,它构成了一个前现代的伦理共同体,傲视外部丑恶的工业文明。在这一自足的空间中,人们遵循着迥异于主流价值体系的伦理价值观,身体和欲望自由地呼吸,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人也因此而获得新生。在伦理上,这一空间以隐喻的方式与外部世界形成了根本性对抗。这不仅是劳伦斯对压抑身体的工业文明及其所代表的工具理性进行的最激烈批判,更为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实质上也是劳伦斯对新的伦理共同体的虔诚召唤和建构。
简介:8英里 我有一位在电台做主持人的同行,21世纪初的几年曾经做得很成功,有很多听众。有一次,一位听众在节目里问她,你懂这么多,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她很平静地回答,我是幼师毕业的,中专学历。听众连连惊呼没想到。她接着说,我起点低,所以比别人更努力。我也愿意把自己的起点告诉大家,因为这样你们就会说,瞧,她才中专毕业,都可以做这么好,我不比她差,一定也可以做得很好。当时,我坐在出租车里,恰巧听到了这段话,内心的优越感瞬间全无。我得承认,从这个角度来说,听众们更容易接受和喜欢她。因为无论国民教育体系多么完善的国家,没上过大学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粉丝之于偶像,内心是有着隐秘的纽带的,而认同感是重要的纽带之一。人们崇拜出身低微的英雄,是因为他身上承载着千万人没有实现的梦想,关注他的成长,就是关注自己遗憾掉的那一部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