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自然及动物的冲突,是生态文学动物叙事中典型的两种风格。和谐型是通过文学作品的塑造,使人类脱离了对动物及大自然的利用与索取,发自内心真诚地爱惜动物的生命和宝贵的自然资源。动物及自然万物在人类眼中都有其存在的自然价值及权利,在生态伦理观念转变的过程中,人类赋予自然万物强烈的生命意识。冲突型通过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对立冲撞关系的描摹,揭示当下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和谐整体观,人类伦理世界与生态文明伦理世界的矛盾与冲突,进而呼吁人类赋予动物自然生命与道德地位,尽可能地脱离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类自身与动物及自然万物视为平等,与自然万物建立起和谐共生、积极合作、健康竞争的关系。
简介:20世纪的知识者扮演着民众启蒙者的角色。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应该是知识分子永恒的目标,因为作为文化的传承者,知识分子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这是在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追求真理的勇气下合力作用的结果,这也是知识分子群体在人类历史中最具魅力之处。马瑞芳的"新儒林"系列小说堪谓此中令人振聋发聩之作。《蓝眼睛·黑眼睛》、《天眼》、《感受四季》以系列的方式展示了高校的风云变换,以及知识分子精神的变迁史。她将深锐的笔触探入大学校园,这在世人眼中曾是闪耀着神圣光辉的净土,文化的承载使其显得无比的凝重,而马瑞芳剥离了其华贵的外衣,露出了"上面爬满蚤子"的现实。作为高校的一分子,作者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赋予了小说厚重之感,而且小说结构之宏阔与行文之淋漓也成就了其价值。
简介:卡尔·雅斯贝尔斯论及现代的人们精神处境曾这样说:"与从前那些时代的人相比较.今天的人类可以说是连根拔起;他们意识到自己不过存在于一个其历史已被决定而且继续变动的处境中.这种处境,就仿佛存有的基础已经瓦解."①"我们就象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没有航海图,也找不到一处可瞭望整个海洋的落脚处.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就像在漩涡里打转,我们得知事情真相,只是因为我们被卷在其中."②类似的精神体验对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来说也是感同身受.一切都处在变动之中,看不清前途和来路.人们曾以为坚如磐石的崇高、神圣、启蒙、理想正遭到置疑,社会正在不可逆转地冲向"物化"、"平面化"、"碎片化".在这样的时代,曾经作为人类精神向导和灯塔的文学何为?小说何为?小说家又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