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我拒绝生活在一个制造屠杀和腐败的世界而不奋起反抗。”——诺尔·白求恩一1938年在中国晋察冀边区战火漫天一个外籍医生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出生入死不断地奔波忙碌着诺尔·白求恩这个形容枯槁身体瘦弱单薄的外国老头他的身躯远不是我们想象中那般高大一盏挂在我们头顶上的煤油灯他在中国大地上耗尽了自己生命中最后一滴油然后安详地离去

  • 标签: 白求恩 纪念 晋察冀边区 煤油灯 中国 医生
  • 简介:本文旨在讨论舒斯特的身体美学,直接回应最近的见刊论述以及2014年上海复旦大学专题研讨会中与身体美学相联系的四种观点。这些观点是:1)身体美学是一个学科,犹如经济学一样的研究领域,不同流派彼此阐发但学科本身仍然有待于历史学者与其它形式的批判加以论述;2)身体美学不是一种实用主义;3)身体美学研究促进赋型(embodiment身体化),可以成为身心互融的强有力手段,以及4)正如已有的种种马克思主义式学科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一样,也会有马克思主义身体美学。然而,当我们将舒斯特的论著与马克思主义学说联系起来,我们也许要将以上四种主张全都摒弃。我的论证是,舒斯特的美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可谓是资产阶级的、非历史的、实用主义的,因此他的美学,从坏的角度看,代表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结晶,从好的角度看,是这种意识形态的一种应对策略。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生产、异化、剥削等诸方面能促成虚假意识形态的形成,由此出发,我们可论证的是,身体美学则促成一种去型(disembodiment去身体化)。其结果便是,舒斯特所提出的身体美学究其本质是与马克思主义彼此不容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美学 身体美学 实用主义
  • 简介:万世德,明代偏关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字伯修,号邱泽,晚年改号震泽。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在任陕西按察司佥事与监陕西幕府军事时在甘肃、青海大破虏寇;在任天津海防巡抚,经理朝鲜时,歼灭进攻朝鲜的倭寇,擒斩其首领平正成等。后来,总督蓟辽,又大败进犯的鞑靼,瓦剌,积劳成疾,死于总督任上。死后,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万世德文武全才,是

  • 标签: 天津海防巡抚 世德 邱泽 按察司 抗倭 太子太保
  • 简介: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查德·舒斯特,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反思并重新定义了哲学、艺术和审美,并将它们同身体联系在一起,最终建构了身体美学这一学科。身体美学包含三个分支:分析的身体美学、实用的身体美学和实践的身体美学,尤其注重实践部分。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舒斯特的身体美学对中国美学研究的启示。

  • 标签: 舒斯特曼 实用主义美学 身体美学 中国古典身体美学
  • 简介:陆小日记,最早公开在一九三六年良友出版的《爱眉小札》单行本。此前,徐志摩去世后两年之际,陆小应约整理诗人的日记、情书,以徐志摩手书的“爱眉小札”为题,陆续发表于《论语》杂志。开始发表时陆小写了细说缘由的“前言”(后来的单行本《爱眉小札》只载陆小一九三六的序),虽然提到了两人曾“各写一本”,但《论语》并未刊登陆小日记。直到单行本出版,她才把自己的二十篇日记收编到书里。

  • 标签: 陆小曼 日记 《爱眉小札》 版本 校读 《论语》
  • 简介:电动摩托车的驱动电机系统与传统摩托车的内燃机驱动系统有很大的不同,其电力电子系统中大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快速开通和关断使电压与电流在极短时间内跳变,加上驱动电机为大感性负载,对自身的弱电回路和邻近的电子设备形成强烈的辐射和传导电磁干扰。另外,电动摩托车在有限的空间内集成了多种电力电子设备,带来了很多的电磁兼容问题。伴随着电动摩托车的发展,其电磁兼容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

  • 标签: 电磁场 辐射 电力电子设备 电动摩托车 试验 射频
  • 简介:苏珊·弗里德的《图绘:女性主义与文化交往地理学》是一本女性主义的文论经典。该书聚焦于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内的学院派女性主义的课堂教育和学术活动,除了论述其在过去三十年间的发展成就,更主要是应对其目前面临的生存困境和发展僵局。针对多元文化主义、全球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其他理论的交汇和挑战,弗里德指出女性主义理论的未来在于拥抱矛盾、移位和变化,用定位式认识论来超越性别、肤色和差异的简单二元对立,用空间化地缘政治思维来补充历时性思维。

  • 标签: 弗里德曼 《图绘》 学院派女性主义 地缘政治
  • 简介:本文旨在以保罗·科《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讲座》一书为研讨平台,分析科如何细读马克思经典文本,提出"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辩证法思想,并以此构成其叙述诗学的反思维度。叙述在赋予事件逻辑结构的同时,成为一种将对象合理、合法化的过程,从而"歪曲"了现实的本来面貌。但科指出当表象成为绝对的"歪曲"之前,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物质活动和语言活动的一部分,一种"现实生活的语言"先于"歪曲"存在。乌托邦并非天然地属于意识形态,文学乌托邦具备一种"自反性结构",我们以之重新审视在现存秩序中扮演的角色,乃至秩序本身,成为显现未来事件的希望。本文试图呈现科如何在充分的"漫长迂回"(lelongdétour)中完成了对意识形态、乌托邦及其叙述中介的深度诠释,肯定了只要人是能想象、能书写、能叙述、能行动的主体,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就存在更新和实践的可能性,这构成了对流行的意识形态、乌托邦终结论的有力回应。

  • 标签: 保罗·利科 叙述 意识形态 乌托邦 想象
  • 简介:伽达默尔和科对"真理"和"方法"两个概念及其内在联系的理解有着明显的分歧。科认为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导致了真理与方法的断裂,而伽达默尔指出科倡导的方法不能达到一种更普遍的诠释学真理。本文指出,二者的分歧体现的是海德格尔存在论真理观的两种不同发展路径:伽达默尔以柏拉图的对话为范式,强调诠释学对话中开显出来的理解的真理;科以对文本的结构分析为基础,关注以反思为中介达到的自我理解的真理。科的理解说明辩证法和伽达默尔的问答辩证法都远离绝对真理,强调理解的历史性和诠释学经验的开放性。两位哲学家都试图让诠释学从海德格尔彻底的基础存在论回到具体的精神科学,并从不同角度为精神科学的独特真理提供了辩护。

  • 标签: 伽达默尔 利科 真理 方法 精神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