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祥号南山道人,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草书创作委员会秘书长,黔东南州文联副主席,黔东南州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贵州省第七届行草书展评委、

  • 标签: 协会会员 黔东南州 书法家 常务理事 贵州省 秘书长
  • 简介:受册结缘平谷县平谷,北京东北部的重镇。万里长城从山海关一路西去,延至京北,借燕山山脉的天然屏障,形成一道道拱卫京师的锁匙雄关,自河北蓟县与兴隆之间的黄厓关而西,依次是平谷将军关、密云古北口、昌平居庸关、延庆八达岭,而将军关居京师雄关之首。

  • 标签: 金章宗 天然屏障 京北 双泉 大王镇 世宗
  • 作者: 拉杰华
  • 学科: 文学 > 中国文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文化研究》 2015年第12期
  • 机构:本论即是将成佛之次第,一步一步有次第地引导,故学本论后,自然通达一切圣教无能够使我们解脱和成佛的唯一教法即是佛经。因为只有佛一个人,真正洞彻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告诉我们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现在有些佛教徒,甚至佛学家,认为儒释道三无差别,依儒道亦可了生死、成佛,真是错谬之极。若彼等皆可了生死、成佛,何需释迎本师降生、说法?彼等尚且不知何者为生死之根本,如何了生死?如《佛本行集经》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故应了知,唯有佛陀是所阪依处,唯有僧众是同行伴侣,否则即非佛弟子。佛陀所说之诸经与续(密法经典)虽然是最殊胜的教授,但是时至末法,众生根基钝劣,福薄慧浅,如果不依止善知识和定量的释论,单凭自己是无法通达的。故有诸大论师、祖师造释论和修行口诀。假使对口诀虽多修习后,反而对广大佛语释论产生抵触、谤舍,认为大经大论只是理论,仅供研究、讲说用的,说食不饱,其中没有修行,应另外求修口诀、法要。如此非但对佛所说法起大不敬重,造谤法罪业,而且此即是佛经隐没的最大因缘。所以我们应该惭愧,大经大论确实是最胜的教授,但由于自己智慧微劣,若不依善知识教授,不知如何将佛经中所说用在修行上。千万不要认为大经大论只是增加理论知识,对修行无用。阿底峡尊者之侍者大瑜伽师说:“真正的明眼人,不会对一小函卷教授而起定解,一切大经大论都是教授。”故若有人说“某人虽不懂大经大论,但很有修行”,真是可笑之极。什么都不懂,他修的是什么?恐彼连什么是修都搞不清楚,怎么会有修行呢?!另仲敦巴云:“若已学得众多法已,更须别求修法轨者,是为错谬。”此说非但不懂经论、不知如何起修,即使学了很多经论、亦不知如何起修者,反而另外探求修法,亦为错谬。说明彼根本没有将经论学通。学了几十年教典,真正起修时,竟不知从何下手,亦只有念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岂不可叹!如法尊法师感慨云:“故诸久习经教之士,苟能一日回头,感觉说食数宝,终无充饥、富饶之实力,必是决然将先学之经论束之高阁,或弃之纸炉,而后闭关念佛,或眼目参心,与夫愚夫哑羊之学佛,全无半点你迟我速之方便,此又佛法之不善耶?抑学子无师承之咎耶?惟愿有志弘持如来正法之士,放舍夜郎自大之狂慢,审思吾国佛法衰弱之原因,为幸多矣!&r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龙瑛日据时期的小说中建构了一个“女强男弱”的世界,女性是殖民地男性想象中的救赎者;到了光复初期,男性则变为女性的知性启蒙者。从被殖民时期对女性救赎的寄望,到光复初期对新女性的想象建构,龙瑛的两性位阶随时代的更迭而发生置换,但不变的是对女性议题及两性问题的关注,如他所言,女性的确是令男性思慕的故乡。

  • 标签: 龙瑛宗 两性观 台湾文学
  • 简介:三论属于佛学的一个派别,另一个则是唯识,本文首先阐述三论本身的教义,即其对于世界的看法,着重分析其中的怀疑论思想。然后通过与西方怀疑论思想的比较,最后对三论(佛教)以及怀疑论这种思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 标签: 三论宗 佛教 怀疑思想
  • 简介:广东潮州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古城,被称为“昌黎旧治”、“岭海名邦”,具有悠久的人文传统。自唐宋以来.民间就形成了浓厚的尚文好学之风。潮州位于南海之滨,韩江水穿城而过,清江两岸,有韩山、金山、西湖山三山翠色相映,山青水秀,风景优美,被称为钟灵毓秀之地。所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近代从潮州走出了很多的社会名流,各方贤达,人们习惯把这里称为侨乡。潮州人一度成为精明和拼搏的代名词,这一切得归功于从潮州走出去的香江首富李嘉诚。

  • 标签: 国学大师 饶宗颐 童年 潮州人 人文传统 代名词
  • 简介:福先生是当代中国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界的知名学者,同时又是青海地方文化史的守望者与学术研究的拓荒者,骨子里更是一位诗人。他在《寒竹轩诗抄》自序中说:“莲生污泥而洁身自好,人逢浊世而傲骨不折。虽行路难,谤言集,又有何畏哉?”言语之间无不彰显出一名诗人的铮铮傲骨,这在浮躁与媚俗竞相登台的文艺大环境中尤显可贵。都说知识分子代表了这个社会的良知,阅读赵先生其人其文,可为其精深的学术造诣鼓掌激赏,为他作为诗人的社会担当心生敬佩。

  • 标签: 诗意人生 创作研究 诗歌 民间文艺学 中国民俗学
  • 简介:本期“青海作家论”推出的是青海文史学者、民俗学家赵福的古典诗词作品论。在青海近现代文学史上,格律诗词的创作始终有其未断的流脉。编者曾以湟源新学诗为例,从一个微小的侧面印证了青海诗歌从古典向现代流变的内部变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新诗发展,格律诗词似乎变得愈发沉默。但是它的声带并未嘶哑,在传统教育底蕴更为厚重的河湟谷地,杨治平、张荫西、李文实……还有更多具有士子气质的农人、乡人将一首首五绝、七律留存于生命和记忆深处,构成青海诗歌具有温婉气息的诗歌面向之一。作为一位三十多年来习惯以古典诗词来抒怀感兴的诗人,赵福的诗歌和他学理缜密的学术研究不同,它们赋予这位诗人的是犹如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阳光、水分,还有我们最为重要的精神归宿。

  • 标签: 古典诗词 造境艺术 立象 诗笔 现代文学史 民俗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