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日复一日的琐事用一地鸡毛蒜皮,铺成了我们生存的史诗.它是怪诞而又平庸、悲惨而带有喜剧性的.我们一切的收获与丧失,相遇与远离皆在其中.那一天,接到宫白云女士微信,告知她准备出版一本自己的诗歌评论集,这当然是一件大喜事,对于我们这些把青春和热血真诚地奉献给文学事业的不合时宜的人更是让人兴奋.不,激动,亢奋.且它唤起的复杂情思五味杂陈.我们算是非常熟悉的朋友了,互相关注,互相鼓舞,探讨各种诗学问题,但从未谋面.只知道她居辽宁丹东,低调做人,勤奋地思考与写作,一系列闪耀着炫目才华的诗,尤其是诗评,源源不断推出,令诗歌界的关注者为之惊讶并深深地钦慕.她对诗的深情真类似于一个酒徒对酒的感情.于是,当她很客气很委婉地提出能不能为她写几句话时,我当时极为爽快地答应了.事后又隐隐有些不安惶惑——是啊,我有什么资格为她的评论集写序呢?每个人都是一个无法破解的永恒之谜,我们的所谓'理解',必包含隐匿着不同程度的'误解',何况,对诗的评论、解读与剖析,本身就是一件难事.'莫名其妙',这个词用在这儿是合适的.妙,妙,但莫名其妙.而对于一个诗人对诗的评论,再度进行评论,那就更加让人感到困难,甚至难以下手.另外,闯荡诗江湖多少年,看得多了,听得多了,写序的重重内幕,谁又不略知一二呢?某些名家的序言乃是'拉大旗做虎皮',随手翻翻,草草成篇,甚至是作者所写经名家同意挂上人家的名头罢了,这样的序言,不是在死皮厚脸嘲弄诗的真诚吗?所以,写序实在是个严肃的事儿.但既然允诺,必当迎头而上,让作者满意也让自己满意,而这首先从对宫白云的大量评论本文的深入阅读开始,一场美妙的心旷神怡的'精神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简介:当我写上这个题目时,我的心情是相当沉重的,而农民生存状态的日益严峻,又迫使我不断增强奋笔疾书的使命感.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国家,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最大问题.半个多世纪来,中国农民事实上已经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农民从"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下解放出来,做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包产到户的创举,使农民从饥饿半饥饿中解放出来,逐步过上了温饱和小康生活;村民自治的推行,使农民从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开始向民主政治的大道迈进.难道今天我们还需要再提解放农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