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90年,马来西亚华文报纸与华文文学因缘际会.推进了新生文学的整体性崛起与快速发展。效忠与待遇的不对等、“我被我自己的国家排斥”的无限失望纠缠在一起,使得新生文学“抵抗”得生动而深刻。在华文报纸提供与策划的“舞台”上,新生作家用汉语文字演绎着心灵的悲欢,用坚实的身影“舞蹈”出“告别”后的抵抗。这种执意反抗与无奈妥协的复调主题.艰辛与悲情兼具的文学“表演”风格。不仅呈现在当时的新生文学之中,更呈现在过去与当时的“老生”文学之中.而且,还会出现在将来的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之中。

  • 标签: 1990年代 马华报纸 新生代文学
  • 简介:「街边商家们的音箱一直是把散弹枪」语出一蚊丁微博:"当你走在路上突然被一首歌击中心事,才发现街边商家们的音箱一直是把散弹枪"……嵌在超短句子里的这个比喻没头没尾,却将诸如"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之类的老理儿简明扼要升级至3.0,也是一绝。

  • 标签: 第一代 母亲 孤独 音箱 商家
  • 简介:南霞南霞不是那种很漂亮的女人,但长得身形别致,端庄大方,皮肤细白。后来知道,南霞是1949年出生的,父母都是军人,在陈毅、粟裕的三野部队里,渡江战役后,在向南进军的路上生了女儿,所以起名南霞,其实是"南下"的意思。南霞进厂,是1974年春,那一年,我十九岁,已有两年工龄。我们厂是一个县团级的国营化工企业,生产农药,主要品种是马拉硫磷。各种化工原料搅拌在一起加热起化合反应,

  • 标签: 化工原料 于玲 化合反应 吴德 端庄大方 五分钱
  • 简介:这么数着日子过来,猛吓一跳!30多年岁月流水般逝去,是不是该回忆一下了?很难说个人回忆与历史的本来面目是一致的,正如历史如果没有了个人回忆就是残缺的一样.时至今日,“第三”这个专用名词已经不大被非诗人们知晓了.这个时候突然读到菲可的诗,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 标签: 第三代 回忆 本来面目 专用名词 历史 个人
  • 简介:《白天不懂夜的黑》是一部反思上世纪80年文学热的中篇小说。在当下,怀念80年突然成为一个热潮,而且在怀念中还加入许多美化的感情,让80年变得更加面目模糊。而叶兆言在怀念80年的热潮中保持了冷静,正如小说题目所写,"白天不懂夜的黑",我们在远观80年时,忽略了许多"黑"。他用小说这样的形式来表达了自己对80年的思考,尤其是表达了当时文学热的思考。小说的写作技

  • 标签: 叶兆言 代时
  • 简介:2014年,在南宁市作家协会、南宁文学院(《红豆》杂志社)的共同服务、共同努力下,绿城作家团结一致,服务社会,奋力耕耘,在全区乃至全国取得了相对不俗的成绩。先后有2位青年作蒙被录取为文学桂军“1+2”工程扶持对象,有6位青年作家被广西作协选派到鲁迅文学院学习,有2名南宁市作仂会员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有10位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获得“广西2014—2015年重点文学创作项目”作品扶持,有4位南宁市作协会员荣获第五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

  • 标签: 文学桂军 作家群 新生代 广西少数民族 中国作家协会 协会会员
  • 简介:德国流行文学的产生、发展与当时的青年人尤其密切相关。本文针对德国20世纪后半叶流行文学的特点,尝试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几代青年人进行解读,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德国流行文学与青年人的关联。引言德国流行文学从20世纪60年萌芽,70、80年蓬勃,到90年变身为“新流行文学”,其离经叛道的文风和日常化的叙述方式,都使其在德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 标签: 流行文学 德国 青年一代 20世纪 青年人 60年代
  • 简介:《伊莎贝拉》摘得柏林电影节最佳音乐银熊奖时,彭浩翔三十四岁,在青黄不接的香港影坛,一匹黑马脱颖而出,被认为是香港“新一的开山怪”。二十八岁时,彭浩翔说服谷德昭(《食神》中与周星驰恶斗功亏一篑的食神)给他拍摄第一部剧情长片的机会——《买凶拍人》,第Z-部电影《大丈夫》就在香港电影节上摘得最佳新导演奖,三十一岁时,彭浩翔还只拍了两部长片,正拍第三部,结果东京国际电影节就为他办了回顾展,俨然已是一副大师派头。不过彭浩翔觉得让他烦心的是他必须得跑去东京:“如果我不去的话,东京的观众会认为这么年轻就办回顾展,我一定是已经去世了。所以我一定要去告诉大家:我还没有死掉,我还活着,还可以拍电影!”

  • 标签: 彭浩翔 柏林电影节 《伊莎贝拉》 《大丈夫》 国际电影节 香港
  • 简介:“农村题材小说”作为乡土叙事的一种重要文学形态,参与了百年中国的文化建构。但1940—1970年的“农村题材小说”(荷花淀派除外,下文简称“农村题材小说”)作为一个特指的文学样式,演化为与政治性、意识形态性等同的概念,从昔日备受重视,到当下主流文学史叙述不认可其乡土文学谱系的身份,也是事实。在乡土文学危机论不断被学人提及的当下语境,我们回顾这一时期的文学,重提它们曾经被遮蔽的价值,

  • 标签: 农村题材小说 70年代 价值论 文学形态 乡土叙事 意识形态性
  • 简介:一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还没有把1930年的绥远文学包括进去。但实际上,这一时期,内蒙古西部地区(以绥远为中心,故本文将这一地区的文学活动称为绥远文学)已经有了较为活跃的文学社团。一批受到"左联"进步思想影响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以手中的笔为武器,积极投身于革命文学运动,结成文学社团,以报纸副刊为阵地,创作各体文学作品,发表文学评论,宣扬进步文学主张,旗帜鲜明地开展进步的文艺工作和抗日宣传活动,为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文学运动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标签: “左联” 内蒙古西部地区 绥远省 报纸副刊 塞原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 简介:伴随着“80”后一进入工作场所,新生员工正成为人才市场的就业主力。但其在基本政治态度、信仰、价值取向等方面与其他世代员工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作为新生的他们与其他世代员工的矛盾与冲突逐步呈现,给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因此,了解新生员工代际冲突发生的原因机制,并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将成为未来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成为中国管理层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本文建立在代际冲突发生机制下,探索代际冲突的发生原理,进而在全球化视野下有利于促进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

  • 标签: 新生代员工 代际冲突 学习型组织
  • 简介:1930年文艺大众化运动,“差不多和普洛文学运动是同时发生”,并贯穿于整个左联时期。它是左翼文艺界组织的一个重要的文艺运动,也是丁玲走向“革命”后所参加的第一个重要的文艺运动。自1931年初春“左转”至1933年5月被捕,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丁玲积极响应左联号召,以自己作为“左翼作家”、“左联领导”和“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的多重身份积极投入其中,为这一运动的开展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 标签: 文艺大众化 文学运动 30年代 丁玲 文艺运动 左翼文艺界
  • 简介:1931年8月17日一早,有十三位美术青年来到了上海北四川路底长春路北的日语学校。他们并不是来补习日语,而是学习一门崭新的课程:木刻创作法。这十三名学员中有十人来自一八艺社,两名来自中华艺大,一名来自白鹅绘画研究所。当年热爱木刻艺术的青年大多左倾,为避开当局的耳目,参加的人数不宜太多。九时整,身着白色夏布长衫的鲁迅走进一间教室——这件长衫的料子是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馈赠的,鲁迅一般只在庄重场合才穿。鲁迅身后紧随着一位身着白色西服的日本讲师。他拎着一个小包,里面装着三套木刻刀和一只马楝(印制版画的圆形刷子),还有一些拓印木刻的日本纸。

  • 标签: 木刻运动 鲁迅 三十年 1931年 木刻艺术 史沫特莱
  • 简介:龙脑香已燃尽,装饰华丽的屋子还缭绕着一缕若有若无的香气。年纪尚小的容若端坐在黄梨木椅上,眼睛却看向了屋外。马蹄藩在青石板路上叩响了跫音,由远及近,最后停在了明珠府前,由侍女从马车里扶下的小姐踩着莲步走进了明珠府。少女额上漫出了薄薄一层香汗,俯身向明珠、罗氏和容若行礼。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先秦至唐五哀悼诗人受佛教的影响大体可分为二类:一是皎然、贯休、齐已、灵彻、灵一、护国、栖白、归仁、虚中、清尚、无可、可止等诗僧,二是有明显爱佛倾向或写有与佛教相关作品的诗人,如东晋初、东晋末、晋宋之际的孙绰、支遁、慧远、谢灵运等,南齐竞陵王萧子良及沈约、谢胱等“竞陵八友”,梁、陈时期的徐陵、江总等,初盛唐的王勃、杨炯、陈子昂、王维、张说、李白、杜甫等,中唐时期的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等,晚唐的李商隐等。因篇幅所限,现着重论述后三方面的影响。

  • 标签: 唐五代 佛教 诗人 先秦 晋宋之际 中唐时期
  • 简介:不同于《有这样一个小院》《小井胡同》等作品对民族历史的理性反思,李龙云以“知青”为题材的话剧作品,融进鲜明的个体记忆和浪漫笔法,缔造了属于李龙云的个人标签,从话剧探索的多样化和独创性角度来说,它们甚至比《小井胡同》更为耀眼。以下乡知青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三部话剧,有引起轰动的《洒满月光的荒原》(以下简称《荒原》),有从未被搬上舞台的《这里不远是圆明园》(以下简称《圆明园》),也有反响寥寥的《叫我一声哥,我会泪落如雨》(以下简称《叫我一声哥》),它们共同构成了李龙云的“知青”系列。

  • 标签: 话剧作品 “知青” 《荒原》 龙云 《洒满月光的荒原》 《小井胡同》
  • 简介:由古至今对《史记》的研究可谓“百家争鸣”,从未断绝。各朝各对《史记》研究均有独到之处。在此通过重点介绍近代和20世纪80年《史记》代表学者和研究特点,对这两个时代的《史记》研究优缺点进行比较。《史记》成书至今已两千多年,经历了无数风霜雨雪,但对它的研究仍有许多待完善之处,后人不应停下对它探索的脚步。

  • 标签: 近代 20世纪80年 史记 研究
  • 简介: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老一革命家,不仅以其毕生的精力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勋,同时也以其崇高的人格风范构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道德丰碑。见贤思齐,学习老一革命家的人格风范,对于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人格风范 革命家 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中华民族
  • 简介:我这个写评论的刘涛非作家刘涛。作家刘涛出生于1950年,算是老同志了,但依然虎虎有生气,隔三差五就有佳作推出。刘涛是厚积薄发的典型,在工厂做过工人,在《青岛晚报》当过记者。文学创作与其经历息息相关,他出生于、成长于、工作于青岛,熟悉城市生活,故其小说往往写城市;他任记者多年,由于工作的关系,能接触到城市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上可至领导,中可至中产阶级、一般市民,下可至城市底层和外来务工人员,

  • 标签: 城市发展规划 外来务工人员 “伤痕文学” 文学创作 性压抑 道德败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