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季羡林先生2009年驾鹤西去,给我们留下了《季羡林文集》二十四卷丰厚的文化遗产。为能使广大读者,从季老传奇人生的感悟中得到感悟,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我的人生感悟》。书中荟萃了季老一生中关于人生感悟方面的文章七十一篇。分为修身、治学、寄情、旷达四大部分。季先生在这些学者式的散文中,以真人、真事为线索,以真话、真情为准则,以自省、自察来反思。用血换来的文章、用泪写成的文字,展现人生苦旅,读来心灵震撼,有如"我被抄家,被批斗,被打得头破血流,鼻青脸肿。我并不是那种豁达大度什么都不在乎的人。我一时被斗得昏头转向,下定决心,自己结束自己的性命……"(《我的心是一面镜子》)。一般人,会对季羡林这样的大家望而生畏,认为学问这么高的人,文章也一定读不懂。其实不然,先生的这些文章不同于他的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非专业人员难以接受;也不像他的杠顶之作《罗
简介:吟秋先生的一生是以谨慎厚道、待人以诚而名世。他这么做了,也教育着学生、亲人们这么做,执着地延续了书香世家的传统。品行如一,恪守规矩是他的为人宗旨,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外公王个移先生早在抗战时期就与吟秋先生同在东吴大学任教并结为至交。解放后,亦经常书信往来。记得在七十年代初的一个盛夏季节里,我到上海看望外公、外婆。外公叫我坐到他身边,亲切地对我说:"建军,你已学书多年,应该帮你在苏州找一位老师了!苏州有一位我非常敬重的书法家蒋吟秋先生,与我同年,他可是一位对国家有功之人哦!我写封拜师帖你带去,他一定会很乐意地接受你的。"回苏后,我利用厂休日怀揣"外公的拜师
简介:音乐和文学是缪斯殿堂中最明亮的两颗明珠,二者的关系源远流长,密不可分。在人类早期文明中,诗、乐、舞往往相互结合、浑然一体,如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弦诗三百,歌诗三百”,篇篇均可入乐歌唱。现代以来,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爱伦-坡在长诗《钟》里,对音乐美的探索,更是激发了象征主义诗人们不断追求文学的音乐美,加速了音乐元素对现代文学的渗入,形成了现代文学发展的一大趋势。作为当代现实主义小说作家的路遥,对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和结构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表现出对于现实世界不同常人的认识和感受,对现实世界中人及人的命运有着深刻的认识,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个人们无法逃离的厄运和一幕幕人生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