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回顾自1980年代“新启蒙”知识话语建立以来,却伴之以“寻根”、“先锋”等等一路文学的“小”化、“纯”化,而近年来伴随着“非虚构”概念的倡导,又因为读者群体审美趣味和阅读特点的变更,我们似乎又感到了某种文学写作的观念变革的先声。事实上,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文学纪实的出版量就已经达到虚构文学的三倍。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年出版了众多描写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浴血奋战的文学作品,写作者的材料和侧重各有不同,但综合来看,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久久未经辩难的一个文学体裁--纪实文学。糜果才的长篇纪实文学《烽烟平型关》正是在这一历史场域之下进入我们讨论的视野。
简介:显然,浦歌并不是那种天生的小说家。作为一个感伤的人,他并不具备一个天才小说家与生俱来的洞穿世界表象的锐利与对人物命运充满控制欲的霸蛮。摆弄生活的积木,建筑命运的迷宫,用文字错落地讲述别出心裁的故事,这并非他的所愿所长。他的禀赋,可能更容易让他成长为一个唤醒月光说话、向着花朵抒情的诗人,而生活的琐碎与严苛连这一可能也单方面地长久搁置了。在时间之中,他慢慢成为一个写作事业的潜伏者,光荣、庄严而隐秘,在夜晚的内心里撒种与收割。总之,他是个向着无限的生活在漫长的文学长跑生涯之后一步一步跑成的小说写作者,就像一个天性纯良而柔嫩的孩子终于在漫长的时间之中用不断的重复式劳作克服了自身的钝感,蜕变为一个冷静、真诚、浑厚且富有超凡构塑力的叙事者--浦歌。他也像一罐心有不甘的高粱,把自己深深封存在泥土里,一年一年在黑暗里酿成了醇酒。总之,在2015年的夏末初秋,在当年的文学熟人都已疑惑他是否还在写些什么的时候,浦歌一把豁开生活表面的浮尘,双手捧出了满满的佳酿--一部令人惊讶的《一嘴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