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申论大作文即申论考试最后一道题,是考生拿高分的关键。题目一般要求写一篇议论文,换句话来说,申论大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论点、论据、论证要素要齐全。考生在现场写作时,如何将这三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安排在恰当的位置上,是考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标签: 申论 题干 文章结构 阅卷老师 结构安排 在现场
  • 简介:“家”在唐代就已经发展出了定语性领属标记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演化出状语标记、助词、语气词等多种用法。而它的这些用法都源于处所名词“家”。“家”的语法化过程是句法因素和认知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结构助词语法化过程中的“处所主义”。同时,“HOME”义语素演化为定语标记具有跨语言的共性倾向。

  • 标签: 结构助词 处所主义 语法化
  • 简介: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课程,历来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多年来,语文课程的结构形式一直强调学科本位,使得课程功能主要在于考察和评价。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语文课程的规律,为高校语文课程注入新的活力。

  • 标签: 高校语文 教学策略 新课程
  • 简介:日语中的复合动词词汇量大,使用比例高,语义结构复杂,在词汇学研究领域一直倍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对复合动词“~出す”的语料数据统计,从量的侧面观察此类复合动词的语义结构分布状况,进而以前项动词为中心分析“开始”和“移动”两种语义结构的特征和机理,为复合动词的语义结构研究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

  • 标签: 语义结构 开始 移动
  • 简介:自吕叔湘(1963)起,三音节语音段落的语法性质与韵律模式的关联研究成为韵律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1+2、2+1与述宾、定中结构关联的现象,先后有8种代表性的解释,他们可以分为3类:韵律语法的视角,句法、语义与认知视角,韵律与句法、语义互动视角。这3类解释方案各有长处,又都不是完美的。但总的看来,韵律与句法、语义互动的解释涵盖范围更广,但需进一步明确韵律、句法、语义等各个因素的权重以及互动机制,需要找出各个因素的作用条件和范围。

  • 标签: 述宾结构 定中结构 单双音节 韵律 综述
  • 简介:比况助词"样1"功能上表现为状态化,以陈述方式传达状态描摹表述对象;摹状助词"样2"功能上表现为状态指别,以指称方式传达状态描摹表述对象。"X样1"呈现自述/转述和测断/比拟的特点,"X样2"呈现自指/转指和实呈/比拟的特点。引起"X样"表达叠合的动因有:高层功能的一致性、语义积淀的关联性以及凸显视角的转换性。最后,提出了将比况助词与摹状助词合并为描摹助词的设想。

  • 标签: “样” 状态化 状态指别 描摹 表达叠合
  • 简介:甲骨卜辞时期,个体事物主要有“数+名”、“名+数”、“名,+数十名,”三种计数方式,“名,+数+名。”是“名+数+容器量词”、“名+数+集合量词”类推的产物,拷贝型量词是个体量词的最初形式。西周以后,拷贝型量词被一般名量词替代,量词观念开始建立。量词产生后,在不可数名词的数量结构的类推作用下数词后面添加量词成了一种规范。汉语“数+量+名”结构由不可数名词的计数结构“数+量+名”类推而来,同时也是汉语内部自我调整的产物。两种不同的语序“数+量+名”和“名+数+量”基本语义相同,均可用于计数和描写,只是表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但这种区别仅仅是倾向性的。因此,“名+数+量”和“数+量+名”具有相同的话语功能。

  • 标签: “名 +数+名2” “数+量+名” 语序
  • 简介:在生成词库理论的框架下,"谓词隐含"(袁毓林1995)实质上就是"事件强迫"。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汉语的"NP1+的+NP2"结构,根据该结构的语义关系,对该结构能否隐含谓词以及隐含什么样谓词的现象进行了归纳和描写;同时解释了为什么有的结构可以隐含谓词,有的结构不能隐含谓词,并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NP1和NP2所代表概念或事物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差异。此外,文章还涉及"NP1+的+NP2"结构的歧义性问题,歧义性源于"NP1+的+NP2"结构隐含谓词的多样性,而谓词的多样性又是因为NP(包括NP1和NP2)有多种物性角色。

  • 标签: 谓词隐含 事件强迫 物性角色 “NP1+的+NP2”结构 歧义
  • 简介:在描述一个事件时,说话人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他对事件参与者的态度(或曰拍摄角度)。譬如有这样一个情境,一位名叫John(约翰)的大学生打了他的室友Bil(l比尔),说话人可以用以下方式进行描述:(1a)JohnhitBil(l约翰打了比尔);(1b)Johnhithisroommate(约翰打了他的室友);(1c)Bill'sroommatehithim(比尔的室友打了他);(2a)BillwashitbyJohn(比尔被约翰打了);(2b)Billwashitbyhisroommate(比尔被他的室友打了);(2c)??John'sroommatewashitbyhim(??约翰的室友被他打了)。这些句子的逻辑内容完全相同,但在拍摄角度上各有差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2c)为边缘句,或者说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成立。本文首先构建一套制约句子生成的拍摄角度原则,然后考察不同的英语句式,这些句式如果不使用这些原则就无法解释它们成立或不成立的原因。我们还将说明(i)日语能够使用各种语法手段明确指定说话人在生成句子时所采用的拍摄角度,而且(ii)日语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必须使用这样的手段。本文最后将讨论拍摄角度原则的跨语言特征,尽管这些原则在句法中起作用的场合会因语言而异。

  • 标签: 视角 视点 移情 话语原则 长距离反身代词 语序原则
  • 简介:运用格雷马斯(GreyMaas)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分别从角色模式、叙事程序、符号矩阵三个层面对《温达传》进行分析,可以知道《温达传》是通过叙事中的主体转换来完成对温达英雄人物形象的建构。从结构主义叙事的角度对《温达传》进行分析,很好地解释了温达成为英雄的缘由。

  • 标签: 《温达传》 角色模式 叙事程序 符号矩阵 主体转换
  • 简介:文章认为,句法结构整体与其直接成分是否属于同一形式类不能作为识别向心结构的依据,识别向心结构应该用替换的方法。汉语的体词和谓词虽属于不同形式类,但两种形式类的部分成员之间仍有相同的语法功能,所以部分谓词可以充当体词性向心结构的中心语,部分体词可以充当谓词性向心结构的中心语。在语言层面上实词都有指称功能,话语层面上的指称功能是语言层面指称功能的实现,所以谓词在话语中也可以用来指称,可以作体词性向心结构的中心语。“这本书的出版”与其中心语“出版”有相同的语法、语义功能,符合向心结构的构成条件,因而可以理解。

  • 标签: 向心结构 体词 谓词 语法功能 指称 述谓
  • 简介:本文结合今汉语方言的实际情况,总结了目前对中古韵图四等格局的理解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韵图分等的目的、条件和步骤重新进行了思考,并对如何理解内外转以及声类在各等字前有分类趋势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四等 汉语方言 中古音韵 内外转
  • 简介:非受事动宾式复合词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结构类型,其特点为复合词的意义大于构词语素的意义之和。复合词词义中不但包含语素的意义,而且还包含结构的意义,即结构义。依据语言的实际情况,文章归纳出九类非受事动宾式复合词的结构义。结构义不但是复合词词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会对构词语素的意义产生影响,使其意义发生迁移,以至衍生出新义。

  • 标签: 非受事动宾式复合词 结构义 语素义 衍生新义
  • 简介:马来西亚华文独中初中《华文》首次将'读写一体'教学法引入海外华文教学的教材编写之中,是一项创举。对'读写一体'教学法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该教学法在初中《华文》编写中的体现,认为初中《华文》引入'读写一体'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值得充分肯定。但是调查也发现,该教材对'读写一体'教学法的运用还有一些局限性:编者对'读写一体'做狭义理解,导致'读写一体'单元比重太小;由于编者没有严格以体裁、分体裁为纲安排单元,而是以自己确定的知识点为据,而且不少知识点是跨体裁的,结果导致'读写一体'单元内有大量同单元不同体裁选文的情况,大大影响了'读写一体'理念的贯彻效果;此外,全书还有不少其他单元间的交叠现象,也影响了'读写一体'理念的全面贯彻。体裁在'读写一体'教学法中具有核心作用,基于这一认识,给初中《华文》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 标签: 《华文》 “读写一体” 单元结构 体裁 马来西亚
  • 简介:研究针对汉语(二语)教学会话体语料语义功能的检索需求,基于汉语国际教育动态语料库,探讨了一种语料库语言信息标注框架。围绕日常口语交际的主要目的以及教学范围,提出19类对答结构,刻画了引发语与应答语的基本形式。以此为基础,开展对答结构的自动识别算法研究,选取问候、感谢、祝贺、赞扬、介绍5个类别进行试验,实验测试在准确率和召回率上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对答结构的标注框架对于会话体语料相关表达式的抽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自动识别算法可用于语言信息的自动抽取以及语料库扩展应用软件研发等。

  • 标签: 汉语二语教学 标注框架 对答结构 语义功能 自动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