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宾补争动”表现为宾语能否位于动词之后与宾语和补语哪个更靠近动词这两种情况:“宾补争动”的实质是焦点的竞争,依据汉语“焦点居尾”原则,谁能成为焦点,谁的位置就居后。这从侧面反映出汉语句法结构“形式-功能对应”的本质特征。
简介:在德意志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认神识人的过程中,"上帝之义"概念一直困扰着他,构成了其精神困苦的根源。通过对其发现"上帝之义"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上帝之义"的希伯来文原义在古希腊罗马文化背景下的扭曲变迁才是路德精神困苦的实质所在,只要将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的理性分配正义观应用到"上帝之义"的讨论之中,并将义解释为按照人所有的属分进行分配,就会产生这样的精神困苦。
简介:在本篇访谈录中,申丹教授就其近年来对西方文论中诸多理论概念的辨析、修正和理论创新做了精彩的阐述,主要涉及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的关系,"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的历史化潜能,修辞性方法与认知(建构)方法对"不可靠叙述"不同看法之间的关系,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符号理论之关系,"隐性进程""双重叙事进程"等一系列前沿理论问题。对这些问题的阐释于学界无疑很有启发意义。
简介: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开始了。每年这个时候,各式各样的大学排行榜,总会吸引考生和家长的目光。与此同时也不断有人对大学排行榜提出质疑。有人对大学排行榜的名次排列及年度变化表示不满、不解,有人认为大学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不够科学、权威。更有大学校长公开表示,曾有排行榜制作机构找上门索要“赞助”,排行榜存在“潜规则”。
简介:俄语动词体的研究随着未完成体/完成体常体意义的阐释的变化而不断得到深入.过去学者们主要从特征、隐喻以及语义角度对动词体的对立进行描述.当今体学研究是在修正以往认识的基础上,以“语义特征”来概括体的内涵,提出了“接续联系”、“开始”、“说话人对情景阐释的变化”等概念;也有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揭示体的对立与知识类型、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
简介:摘要黑格尔眼中的西方市民社会,具有“精神动物”的特征。一是市民社会作为家庭和国家的否定中项而存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二是市民社会将个人的“需要体系”凝聚为社会利益的共同体,同时,也引申出国家作为伦理实体存在的逻辑。三是市民社会有三个构成“需要的体系”—“司法”—“警察和同业公会”。四是以市民社会为基础构建的国家系统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同时也导致第五个特征,即西方市民社会存在种种危机,难以克服。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生成逻辑及其特征,为我们研究西方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理论框架。
简介:词类问题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词类是词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对于词类的划分,词类的语义语法特征及其形式,许多语法学家作过不少研究和探讨。五二年苏联科学院语法(以下简称《52年语法》)对词类的划分提出了一般标准及定义,对每一类词的意义和语法特征分别作了详细的论述,但对词类的语法体系,以及词类与各语法范畴之间的关系没有作系统的阐述和研究。80年科学院语法(以下简称《80年语法》)在苏联科学院70年出版的《现代俄
“宾补争动”的焦点实质
马丁·路德精神困苦的起源和实质
理论的表象与实质——申丹教授访谈录
排行榜的实质 就是一个赚钱工具
俄语动词体的常体意义及体对立的实质
精神动物的王国:黑格尔眼中市民社会的精神实质
俄语词类的实质及其划分——介绍《80年语法》有关词类部分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