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死亡警告》是苏格兰女作家穆丽尔·斯帕克的第三部小说。自1959年问世以来,该小说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关注。早期文学评论家结合穆丽尔·斯帕克的宗教信仰,研究了小说中的超自然因素和宗教色彩。进入21世纪,评论家从非宗教角度解读了该小说,诸如心理分析、心灵感应等。然而,评论界尚未有人从叙述学角度研究过它。《死亡警告》中最大的悬念便是'谁打了恐吓电话',但直至故事结尾,恐吓电话的真凶依然无从所知,小说中最大的冲突未能得以解决,因此它的结局是缺失的。结合波特·艾伯特(Abbott,H.Porter)的叙述理论,结局缺失赋予了《死亡警告》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
简介:在叙事文本中,需将叙述主体与文学主体,即叙述者与作者区分开来,而不是将二者加以混淆;在抒情文本中,对抒情主体和文学主体,即抒情人与诗人进行对应的区分同样必要。然而,在抒情文本中,抒情人与诗人的关系与叙事文本中叙述者和作者的关系有所不同。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体往往是一个具有自反性的主体,抒情人大多是自身故事的抒情人,与诗人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此同时,也不能将二者相互等同。在《斯威夫特博士死亡之诗》中,抒情主体与文学主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错综复杂。分析与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从整体上理解诗歌与诗歌的抒情人至关重要。从叙事学相关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可获得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