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认为语用的动念是相对的。它既有动态多样性的一面,也有静态规律性的一向,因此既可进行动态分析,也可进行静态分析。汉语的主题和述题的语序规则是主题存述题之前,这是常规的、静态的;但是具体句子中的主题既有住述题之前的,也有在述题之后的,这是动态的。句类是从具体的、动态的句子所具有的表达用途方面抽象出来的类别,所以是静态的;但是句类的具体应用或对具体句类的具体分析是动态的。常规焦点是脱离语境的、从动态的具体句子中抽象出来的静态焦点;对比焦点是语境句中与现实相联系的具体句子的动态焦点,它体现着焦点的变化性和多样性。在指称问题上,从静态角度观察,人称代词、专有名间、“这/那+(量词)+名词”是有定的,“数词+(量词)+名词”、“一+(量词)+名词”、“量词+名词”是无定的;但是在特定语境中。静态的有定性或无定性词语在动态的句子里并非固定不变,确定汉语中一个词语所表现的指称成分在具体句子里是有定的还是无定的,决定因素是要看语境。
简介:<正>汉语量词可以大别为两类:一类是单位词,表示度量衡单位、集体、部分等;一类是个体量词,又被称作“天然单位词”“类别词”等。前一类为各语言所共有,后一类则是汉语区别于印欧语等的一大特点,受到汉语学界的重视,论文时见,专著迭出,描写研究得十分详尽。下文的“量词”专指这后一类。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三本书”中的“本”纯属无用信息,象英语的threebooks那样说成“三书”似乎也传达了同样多的信息,那么量词在汉语中的存在价值何在?为什么会从无到有、以少到多、直至蔚为大观?多数量词研究的论著似乎都没有从宏观上提供汉语量词这“所以然”,虽然对“其然”的微观描写已经十分完备。本文只想尝试一下这种宏观分析,不少地方尚属推测,希望引起讨论。我们重点想从现代汉语的共时角度来谈一下量词的存在价值。存在价值之一,凑足音节。汉语词从先秦以来愈益双音节化,而且,在句法结构中,倾向于单音节词配单音节词,实为凑成一个双音节单位(鲜鱼、赛球)、双音节词配双音节词(新鲜蔬菜、篮球比赛)。这中间,名词走在双音化的最前列,数词从零到十却都没有双音化,于是,当数词和名词组合时,就会出现大量的单、双相配这种不合汉语趋势的配合(一石头、三钢笔),而量词正好跟数词凑成一个双音节单位,于是,“一
简介:广告文案语言需要像广告的目的性一样,必须对目标消费群表现出明确的影响作用,应当为广告的效益价值服务。因此广告语言必须具有抓住人心的作用,在简短的语句中把广告对象的特征、功用或本质树立起来。因此,广告语言的独特魅力必须得到广大创意者的高度重视,必须要把握准确、精辟而富有深意的广告特色语言。回想一下能够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广告经典语言,都是把广告对象最精彩的特性展现给受众的作品,因此抓住广告对象的本质特征,也就抓住了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广告受众的消费目标就会被牵引。这样的广告语言在消费者内心会引起波澜,因为它与目标消费者能够建立起感情与理性相融的默契。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由于强调精辟和深意而走向艰涩,不能过分修饰文字,那样会拉开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造成抗消费心理,以致倒人胃口。要创造简朴自然、新鲜凝练、富有诗意而又通俗易懂、生动可感的个性化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