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L-组氨酸是一种非必需碱性氨基酸,也是L-肌肽化学合成法和生物酶法转化中的重要原料之一。本方法采用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含量。优选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为分析柱,流动相采用甲醇-异丙醇-离子对试剂。具体方法:流动相1g庚烷磺酸钠,加水900ml(高氯酸调pH至2.10土0.01)加入甲醇135ml,异丙醇20ml,柱温30℃,最适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20ul,经验证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相关度R =1.0,回收率大于99.6%,实验重复性RSD 0.14%(n=6),实验稳定性RSD 0.77%(n=4)。本方法具有操作便捷、快速定量、重复性好、结果准确的优点,可以满足常规科学研究和工艺过程中对L-组氨酸含量精准检测。
简介:摘要本研究总结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的9例抗谷氨脱羧酶(GAD)抗体相关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在9例患者中,7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2例以记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4例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4例患者头MRI显示颞叶内侧结构的异常信号。6例患者的脑电图出现异常放电。8例患者经一线治疗后症状均较前缓解。抗GAD抗体相关脑炎以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颅 MRI及脑电图检查对其诊断有指导意义。其中部分患者可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对于可能患有此类疾病患者,必须进行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查。一旦确诊抗GAD抗体相关脑炎,应立即启动免疫治疗。
简介:摘要回顾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0例抗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相关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方案和预后。女性8例,中位年龄55岁,主要表现为行走不稳(10/10),头晕(8/10),复视(6/10),构音障碍(5/10)。4例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白癜风(3/4)、桥本甲状腺炎(1/4)、血小板减低症(1/4),1例患者合并小细胞肺癌。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治疗,6例临床症状改善,5例功能预后良好。抗GAD抗体相关小脑共济失调可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仅少数患者合并肿瘤。半数以上患者对免疫治疗有效,功能预后良好。
简介:设L是一个模类,引人了L-内射类的概念,并用来刻画L-Noether环.推广了文[4],[5]中关于Noether环的相应结论.
简介:分别采用截留分子量为150KD和200KD的超滤膜过滤谷氨酸发酵液,对过滤效果以及膜清洗后的通量恢复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50KD和200KD的超滤膜对谷氨酸发酵液中菌体的去除率分别为98.96%和97.93%,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48.72%和42.31%,对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21.42%和18.57%,所得滤液的OD分别为0.005和0.010。在超滤除菌试验中,两种膜的通量衰减速率在浓缩周期的不同时段是不同的;在再生后的水流测试中,150KD膜的通量恢复率为93%~99%,200KD膜的通量恢复率为90%~98%。因此,截留分子量为150KD的超滤膜更适合应用于谷氨酸发酵液除菌工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抑郁症患者血清谷氨酸(Glu)及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就诊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47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双相抑郁组)45例,社区招募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41名,以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被试抑郁、焦虑症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被试血清Glu、GABA、Glu脱羧酶(GAD)水平,计算Glu/GABA比例。结果抑郁症组与双相抑郁组血清Glu[(36±7)mg/L、(37±7)mg/L比(28±4)mg/L,F=10.97,P<0.01]、Glu/GABA比例(5.77±0.35、8.18±0.24比3.35±0.33,F=37.68,P<0.01)高于健康对照组,而GABA[(6.1±0.7)μmol/L、(4.1±0.8)μmol/L比(8.1±1.2)μmol/L,F=21.61,P<0.01]与GAD[(31±6)U/L、(31±6)U/L比(35±6)U/L,F=5.61,P<0.01]水平则低于健康对照组,并且双相抑郁组血清GABA水平低于抑郁症组,Glu/GABA比例则高于抑郁症组(P<0.01);抑郁症组血清GABA水平与HAMD睡眠障碍因子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均存在外周血液循环Glu、GABA能神经递质水平异常以及Glu与GABA平衡紊乱,并且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GABA能神经递质水平异常以及Glu与GABA平衡紊乱更为明显。
简介:通过低温应激比较拟穴青蟹螯足腕节外缘只有1根刺(Sp)和螯足腕节外缘有2根刺(Sr)的群体其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获得的主要结果有:温度从25℃骤降至15℃,应激第3hSp群体鳃的SOD和CAT活性显著上升,应激第12和24h两种酶活性都恢复至起始水平;在24h的应激过程中,Sr群体鳃的SOD活性表现为先下降,后恢复至起始水平,CAT活性在整个应激过程中保持较高水平。温度从25℃骤降至11℃,应激第1hSp群体鳃的SOD和CAT活性显著上升,之后CAT活性始终高于第0h,SOD活性在第12h低于第0h,第24h又上升至第0h的水平;Sr群体鳃的SOD活性在第1h下降,第6h快速上升,第12和24h又下降至第1h的水平,CAT活性在整个应激过程中变化较小。温度骤降18℃,在整个应激过程中,Sp群体鳃SOD和CAT活性的变化较小,Sr群体鳃的SOD和CAT活性受到显著抑制,在第24h两种酶的活性降至最低。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的低温应激下Sp群体鳃的抗氧化酶活性有所提高,剧烈的低温应激则导致Sr群体鳃的抗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由此可看出拟穴青蟹Sp群体比Sr群体更能耐受环境温度的急剧降低。
简介:以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la植株(HT)与野生型植株(WT)为材料,测定两种幼苗在渗透胁迫中的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显示,在渗透胁迫中过量表达拟南芥AtHsfAla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比野生型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高,说明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对渗透胁迫中的APX,CAT,SOD有影响,表明AtHsfAla植株在渗透胁迫中能通过提高其内源抗氧化酶活性来抗衡逆境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