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骶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具有挑战性,肿瘤彻底切除与功能保留间存在矛盾,导致该部位手术难度加大,术后肿瘤的复发率很高。本文报告1例以平阳霉素辅助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为主,综合治疗成功的巨大骶骨巨细胞瘤,追踪时间10年余。
简介:摘要: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免疫部分相比于老教材改动是比较明显的,尤其关于免疫细胞活化这一部分的改动较大,就“B细胞怎样被活化”部分来说老教材中只提及可由抗原刺激或者细胞呈递刺激而新教材中则强调B细胞活化必须有两个信号刺激,更加的科学和严谨。同时免疫细胞的活化是整个免疫部分的精髓之所在,能否清楚地讲明这个问题也是教师处理好本节课的关键之一。综上,笔者根据新教材中的改动查阅相关文献着重就特异性免疫中关键细胞的活化过程做一阐述,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镇康县儿童麻疹IgG抗体浓度水平及消长情况,巩固预防控制麻疹成效。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定量检测8月龄~15岁儿童麻疹IgG抗体浓度,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镇康县8月龄~15岁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94.99%,IgG抗体<250IU/L、250IU/L~、800IU/L~、≥3200IU/L浓度下的构成比分别为5.01%、23.61%、50.82%、21.00%。不同年龄组儿童麻疹IgG抗体800IU/L~浓度下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G抗体<250IU/L、250IU/L~、≥3200IU/L浓度下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乡(镇)儿童<250IU/L、IgG抗体250IU/L~、800IU/L~、≥3200IU/L浓度下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镇康县接种麻疹组份疫苗后抗体阳性率高(94.99%),保护率低(71.82%),抗体消失快,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证实的麻疹组份疫苗接种后,IgG抗体浓度高、产生抗体持续时间远远大于15年并保持较高浓度的结论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我县在工作中存在疫苗接种不及时,疫苗贮存、运输环节中可能存在温度失控,疫苗效价降低,产生抗体浓度不高,导致抗体消失较早,免疫接种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技能较差,接种人员接种质量不高,如接种剂量不足、针水外溢等有关。原发性免疫失败是我县麻疹IgG抗体水平低浓度(<800UI/l)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继发性免疫失败是由于麻疹在低发病率水平时人群通过空气自然感染麻疹病毒的机会减少导致人群抗体下降至消失,二三十年后继性免疫失败和原发性免疫失败会形成一个很大的易感人群,原发性免疫失败和继发性免疫失败是我县消除麻疹和保持无麻疹状态到消灭麻疹的最大挑战;免疫失败及抗体浓度不高可能与疫苗贮存、运输环节温度失控、免疫接种质量有关。为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抗体浓度水平及消长情况,对县辖七乡(镇)8月龄~l5岁儿童进行麻疹IgG抗体定量检测分析,现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IgG抗体相关疾病(MOGAD)被认为是一独立的疾病。它可表现为视神经炎、脊髓炎、脑干脑炎以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在临床上常会遇到MOG-IgG抗体和其他自身免疫抗体(如寡克隆蛋白、AQP-4、NMDAR-Ab、GlyR-Ab等)并存的情况,有必要对该现象进一步认识,以期更好地诊断MOG-IgG相关脱髓鞘疾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抗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Ab)双阳性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表现、治疗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2017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MG患者,共纳入34例MuSK-Ab阳性MG(MuSK-MG)患者、11例双抗体阳性MG(double-antibodies positive MG,DP-MG)和80例AChR-Ab阳性MG(AChR-MG)患者。收集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统计学分析DP-MG患者在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等方面与AChR-MG患者和MuSK-MG患者的差异。结果DP-MG组患者的女性比例为7/11,男性比例为4/11,发病年龄为(41±27)年,与AChR-MG组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MG组和MuSK-MG组眼外肌受累的比例(8/11和52.9%)低于AChR-MG组(83.8%)(均P<0.05)。DP-MG组和MuSK-MG组肌无力危象发生率(6/11和61.8%)高于AChR-MG组(20.0%)(P<0.05)。DP-MG组和MuSK-MG组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率(8/11和74.2%)低于AChR-MG组(96.8%),DP-MG组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阳性率(5/10)低于AChR-MG组(85.1%)(均P<0.05)。MuSK-Ab滴度与病程呈正相关(r=0.466,P<0.05),症状改善后抗体滴度下降。DP-MG组和MuSK-MG组患者对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反应性(2/11和9.1%)低于AChR-MG组(66.3%),且两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11和39.4%)高于AChR-MG组(15.0%)(均P<0.05)。4例DP-MG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胸腺增生和胸腺瘤各2例。后续随访发现5例(5/11)DP-MG患者达到最轻微表现状态及以上更好状态。结论DP-MG患者的性别分布、发病年龄、药理学特征和电生理检查与MuSK-MG类似,但DP-MG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介于AChR-MG和MuSK-MG之间。
简介:摘要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IgG相关疾病是新近认识的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近年来有关该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型、诊断标准及治疗预后等均有了更新,对上述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认识,有助于疾病的精准化和规范化诊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C细胞联合肿瘤特异性抗原的主动免疫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30例健康者和8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1个月及3个月血清中的IFN-γ、IL-2、IL-4、IL-6及IL-10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癌患者血清中IFN-γ、IL-6及IL-10表达均升高(P<0.05),治疗后仅IFN-γ升高(P<0.05),IL-6及IL-10表达均降低(P<0.05),IL-2、IL-4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主动免疫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对监测疾病发展、评价疗效、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