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髓刺激(SCS)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4例行SCS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植入式脉冲发生器(IPG)固定于患者腹部或臀部皮肤脂肪层下。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SF-36生活质量评分、经皮氧分压(TcPO2)和双下肢皮肤温度改变,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4例糖尿病足患者在IPG电极置入后1 d、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5±1.2)分降至(2.6±0.8)、(2.0±0.7)、(1.6±0.6)、(1.0±0.9)、(0.9±0.9)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后12个月时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的TcPO2分别为(23±5)、(38±6)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双下肢体表温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P<0.05);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结论脊髓刺激可缓解糖尿病足患者的疼痛,也可改善下肢的微循环和血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并发症少见。

  • 标签: 糖尿病足 脊髓电刺激 经皮氧分压
  • 简介:摘要功能性刺激是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刺激一组或多组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可促进截瘫患者的肢体恢复。通过对肢体的刺激,进而激活相关脑区和脑功能网络连接。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脊髓损伤 康复 上肢 下肢
  • 简介:探讨刺激治疗运动性损伤的作用,展望刺激在这方面的应用前景。通过对运动性肌肉损伤的表现和机制及刺激对人体作用的综合论述,并结合刺激治疗运动性损伤的观察报导,得出如下结论:尽管刺激研究还不深入,但其在治疗运动性损伤方面是大有前途的,而刺激与机体酶活性关系的研究,也许就是个突破点。

  • 标签: 电刺激 运动性肌肉损伤 治疗 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分别对15名运动员进行了刺激增长肌肉力量的观察与实验。看出:在训练之后进行刺激,肌肉力量增长25.6%,训练之前(非训练日)进行刺激肌肉力量增长8.1%,对照组只增长6%。训练(疲劳)加刺激的效果较好。在肌肉力量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弹跳、速度提高也较多,运动技术也有改进,相应的运动成绩也有所提高。在我们观察的条件下看出:刺激促使肌力增长的时间与仃止刺激后肌力消退的时间大体相等。多数受试运动员反映,经过电刺激后体力恢复较好。我们认为训练后进行刺激,对局(?)肌肉来说是个大运动量训练,对整体来说又是个恢复手段。此法既是训练手段,也是治疗方法。

  • 标签: 电刺激 中跑运动员 训练课 肌力 肌肉力量 运动成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皮神经神经刺激仪Cefaly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经皮神经低频刺激治疗。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4.1%,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偏头痛的治疗过程使用经皮神经低频刺激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偏头痛 经皮低频电刺激 镇痛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现代康复治疗中SET悬吊技术和功能点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抽样法选取脑卒中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共54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以上病例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系统的悬吊训练技术及功能点刺激治疗,将以上两组实验对象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防止其他变量的产生,最终统计实验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经过系统的悬吊技术和功能点刺激疗法后,肩关节半脱位病症得到恢复或改善,数据显示,此类治疗效果比对照组传统的治疗方法更具疗效。结论:现代康复治疗过程中,在传统康复手法、运动疗法、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可合理使用SET悬吊技术以及功能刺激疗法对伴有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进行治疗,以达到最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悬吊技术 电刺激 肩关节半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患者的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收治的85例SCD住院确诊患者的神经生理检查结果。结果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27.4%(93/339)]低于感觉神经传导[45.9%(107/233)](P<0.001);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较传导速度更易受累[22.7%(53/233)比4.7%(11/233),P=0.001]。针极肌电图下肢较上肢异常率更高[31.9%(59/185)比5.7%(5/87),P<0.001],自发电位有无与病程、神经功能评分无关。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率[80.8%(118/146)]高于上肢[61.1%(77/126)](P<0.001),SEP异常率[71.7%(195/272)]高于周围神经[35.0%(200/572)](P<0.001)。视觉诱发电位(VEP)异常率为15/16。神经功能评分与腓总神经波幅、N9、N20潜伏期有相关性。结论生理检查提示SCD患者后索损伤较周围神经损伤更常见,感觉重于运动,下肢重于上肢,感觉神经轴索较髓鞘损害更常见。生理检查对SCD的早期诊断、神经系统定位、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亚急性联合变性 肌电图 诱发电位
  • 简介:现代医学对脊髓损伤的研究主要包括两大方面:西医药物治疗研究和中医药物治疗研究。在动物实验基础上,临床观察损伤早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治疗有效;其他药物,如纳络酮、促甲状腺释放激素、自由基消除剂维生素E、超氧化物歧化因子和别嘌呤醇可减轻脊髓损伤程度。组织及细胞的移植也一直是研究者探索的热点,如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以及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但目前这些研究大多仍处于实验阶段。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发挥祖国医药学的巨大潜力,中药治疗脊髓原发性损伤和防治继发性损伤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 标签: 脊髓损伤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生物反馈联合刺激用于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重建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76例产后随访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仅实施常规产后盆底功能锻炼,观察组38例则采用生物反馈联合刺激以及盆底功能锻炼,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盆底肌收缩时间、阴道内压力改善情况、性生活质量(性生活满意度、性感程度自我评价、性感程度他人评价、性生活质量高水平、性交痛),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刺激用于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提高治愈效果,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生物反馈 电刺激 产后 盆底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穴位中频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穴位中频刺激治疗。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评估。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MAS分级、FMA评分、MBI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2.治疗后组间比较,实验组MAS分级、FMA评分、MBI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穴位中频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缓解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高ADL和生存质量,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穴位 中频 电刺激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世界医学的难题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目前脊髓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脊髓损伤后继发性病理损伤的预防和逆转;脊髓损伤后受损部位结构完整的神经功能的恢复;脊髓的再生或脊髓移植。

  • 标签: 脊髓损伤 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功能性刺激对脑卒中后患者足下垂、足内翻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行功能性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法,经同一治疗师评定其功能性评定FAC 分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功能性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足下垂及足内翻的运动功能,从而帮助患者改善下肢运动与平衡功能,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足下垂 足内翻 脑卒中 运动功能
  • 简介:一天,后勤处处长钱大保外出,赶上刮大风,不巧一根电线杆被刮倒,正砸在他的脑袋上,当场就昏倒了。送到医院抢救,他的性命虽保住了,但却成了一个植物人。妻子哭天抹泪哀求医生,一定要想方设法救她的丈夫,她的后半生可不能天天陪伴一个植物人!

  • 标签: 植物人 丈夫 后勤处 刺激疗法 电线杆 医生
  • 简介:目的:采用低强度刺激治疗腓肠肌拉伤,观察其对于肌肉损伤部位成肌调节因子MyoD与Myog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D14组和D14-40Hz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腓肠肌拉伤动物模型。于造模后第5天D14-40Hz组开始予以刺激,其余组继续喂养。正常对照组在实验开始当天,模型组在造模当天,D14组和D14-40Hz组在第14天进行在体力矩测试,测试结束后处死动物,分离腓肠肌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测定MyoD与Myogenin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关节最大等长力矩值为0.236±0.045(Nm),模型组肌肉拉伤后即刻关节最大等长力矩下降为0.176±0.034(Nm),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第14天D14-40Hz组最大等长力矩值为0.247±0.038(Nm),与D14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yoD与Myogenin蛋白表达测定结果:肌肉拉伤后第14天MyoD蛋白表达D14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是MyoD蛋白表达D14-40Hz组比D14组增强明显(P〈0.05);肌肉拉伤后第14天,D14-40Hz组Myogenin蛋白表达明显强于D14组(P〈0.05)。结论:腓肠肌急性拉伤后,早期采用低强度刺激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关节力矩,并促进了MyoD与Myogenin的表达,对组织修复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 标签: 腓肠肌拉伤 电刺激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抗阻训练结合刺激增加肌肉力量及含量的相关生物学机制,为抗阻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6名健康男大学生随机分为常规抗阻训练组(CREG,n=8),抗阻训练结合刺激组(HYBG,n=8),所有受试者均完成10组每组包括10次膝关节屈伸的练习,组间间歇时间为60秒,负荷约为65%IRM。分别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15min、30min、60min、120min、24h时取静脉血,测定血浆GH、IGF-1、NE及LA的浓度。结果:与CREG比较,HY-BG受试者血浆GH水平在训练后即刻至60min显著高于CREG(P〈0.01,P〈0.05,P〈0.05,P〈0.05);HYBG受试者血乳酸水平从训练后15min至30min显著高于CREG(P〈0.05,P〈0.05);而血浆IGF-1水平与NE水平的变化趋势,HYBG和CREG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抗阻训练结合刺激对GH和LA的影响比单纯抗阻训练更明显,且不会诱导较强的交感神经活动。这种训练手段提高肌肉力量及含量可能主要是通过提高GH分泌水平实现的。

  • 标签: 抗阻训练 电刺激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去甲肾上腺素 乳酸
  • 简介:星期六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去南京珍珠泉公园游乐场游玩。’一进游乐场,我就被名叫“狂呼”的游乐项目吸引住了。瞧,坐椅升至高空,旋转360。后急速下降,然后随着欢快的音乐在空中不停地旋转,坐在上面的人都发出尖叫声。看来叫“狂呼”还真是名副其实呢。

  • 标签: 游乐场 尖叫声 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