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彩超在检查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46例作为酒精组,选择同期收治的肝炎性肝硬化患者46例作为肝炎组,比较两组患者彩超检测值以及肝部的形态、体积等情况。结果酒精组患者右肝斜径以及右肝厚度均显著高于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门静脉直径以及脾脏厚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炎组比较,酒精组患者肝脏形态失常、不规则回声增高、肝被膜锯齿状均显著降低,回声弥漫性增强以及肝脏体积增大率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在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的诊断及鉴别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为优化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管理,本文提出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前期(PcPH)”的概念。PcPH是肝硬化病程进展的一个特定阶段:以出现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为起点,以发生高危食管胃静脉曲张或任一失代偿事件(包括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为终点。定义PcPH有利于肝硬化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和同质化管理,有利于慢性肝病患者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危害的关注及其科普宣传教育,有利于肝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体系构建。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肝硬化患者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学会自我保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2011-2013年的102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出院时做问卷调查,对比实施健康宣教前后患者对于肝硬化的认识度。结果95%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后对于肝硬化的认识度明显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肝硬化肝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2012年6月,对我科收治的22例肝硬化肝性脑病(HE)患者,观察采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在预防肝昏迷方面的效果。结果对22例肝性脑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可促使肝硬化肝性脑病昏迷患者苏醒,降低病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技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方法通过我地区医院临床调查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肝硬化患者10例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病情好转的有8例,其中2例病情较重。结论在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上必须抓住肝硬化的病情发展、护理干预当中的方法和技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在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断特点。方法随机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肝硬化患者的MRI诊疗资料,其中5例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并总结肝内结节的信号特点。结果80例患者分析中,DN在T1W1多为较高信号,T1W1多为稍低或等信号,增强后强化不明显。RN在T1W1抑制脂肪上多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1多为低信号,增强后信号稍低。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能对平常的RN、DN做出明确诊断,值得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托伐普坦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2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并低钠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并螺内酯利尿治疗,观察组予常规治疗并口服托伐普坦利尿,疗程7d,记录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生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h尿量高于对照组,腹围、体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应用托伐普坦能够有效升高血钠水平、减小腹水量,不良反应小用药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方法将70例此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总量、白蛋白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情况分别是(38.09±18.17)U/L、(32.40±12.13)umol/L、(37.49±6.17)g/L以及(14.79±1.97)s,和对照组的肝功能各项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好转,同时其HBV-DNA阴转率效果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MRI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鉴别非肝硬化背景下乏脂肪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和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n-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20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1例肝fp-AML和n-HCC患者完整资料,其中男75例,女46例,年龄23~80(55±12)岁。按入组时间顺序,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n=93)的患者划分为训练集(n=75)和内部测试集(n=18),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患者作为外部测试集(n=28)。基于术前三期增强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联合互信息最大化(JMIM)特征选择算法提取最优特征子集,运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诊断效能,并与2名放射科医生进行比较。结果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肝fp-AML和n-HCC的曲线下面积(AUC)在内部测试集中为0.819(准确度72.2%),优于诊断经验10年的医生1(AUC=0.542,P=0.029)及2年的医生2(AUC=0.375,P=0.004);在外部测试集中AUC为0.772(准确度71.4%),与医生1表现相当(AUC=0.661,P=0.442),优于医生2(AUC=0.400,P=0.008)。结论基于动态增强MRI影像组学模型对于术前鉴别非肝硬化背景下肝fp-AML和n-HCC准确度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52例肝硬化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来院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并检测其总胆汁酸、血清胆碱酯酶、清蛋白以及胆固醇水平,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胆汁酸水平更高,胆固醇、清蛋白以及血清胆碱酯指数更低,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分级不同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肝功能检测结果判断肝细胞损伤程度,二者具有密切关联,而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可用于评估肝硬化病情进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