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目前地铁区间盾构隧道设备安装固定的主要方式,对①传统的后钻孔方法,②预埋槽道方法、③预埋尼龙套管方法三种管线固定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详细分析,并得出预埋尼龙套管技术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是后续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对推动该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隧道,盾构,预埋技术,尼龙套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中应用跳跃式钛板固定与连续式钛板固定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颈椎后路单开门Arch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治疗的1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3例,女71例,年龄(62±8)岁,病程(18±7)个月(3~37个月)。根据中钛板使用数量的不同,分为跳跃式固定组(A组,n=68,C3、C5、C7开门侧予以Arch钛板固定)和连续式固定组(B组,n=66,C3、C4、C5、C6、C7开门侧予以Arch钛板固定)。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固定费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JOA改善率、颈椎曲度指数、C2-7 Cobb角、颈椎活动度、C3-7椎管矢状径、椎板开门角度、门轴骨愈合情况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轴性症状、C5神经根麻痹、螺钉松动、再关门、颈椎后凸等)。结果两组中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20±8)个月(14~48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压迫节段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固定费用跳跃组为(34 970±1 325)元,连续组为(57 450±2 161)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3个月及1年JOA及N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术后3个月及1年C3、C4、C5、C6、C7各节段椎管矢状径较术前均明显增加(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C2-7 Cobb角与颈椎曲度指数均较术前减少(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1年跳跃组颈椎活动度大于连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年跳跃组C4、C6节段椎板开门角度均较连续组减小(均P<0.05);术后3个月时连续组C4及C6门轴愈合显著优于跳跃组(均P<0.05),术后1年时,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中应用跳跃式钛板固定与连续固定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相当,可有效减少住院费用。跳跃组非固定节段存在开门角度丢失及早期门轴愈合率低的问题,但术后早期不会导致再关门的发生。

  • 标签: 颈椎 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成形术 跳跃式固定 连续性固定
  • 简介:摘要颅病变立体定向活检是获取颅病变病理组织的最佳方式。对颅病变,特别是多发深部、功能区病灶需要明确诊断才可进一步治疗者(如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应当首选进行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明确病理的基础上,再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这对于了解疾病发生机制、进行个体化诊疗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共识专家组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联合国内从事立体定向颅病变活检的相关专家,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及经验,围绕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应用、有框架/无框架立体定向颅病变活检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步骤、技术要点、中、术后注意事项、特殊区域病变的活检技术、提高活检的阳性率措施及颅内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编写了本共识,旨在促进立体定向颅病变活检手术在我国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开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整体诊疗水平。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立体定向 颅内病变活检术 神经外科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骨翼螺钉在腰骶区L5/S1节段固定融合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因腰椎管狭窄症于北京朝阳医院行L5/S1单节段经皮质骨轨迹螺钉联合骶骨翼螺钉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围手术期数据及随访期间疼痛及功能评分。影像学资料包括术前及术后随访X线及腰椎CT三维重建,根据影像学资料评估患者固定位置、有无松动等并发症及融合情况。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计纳入16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69.6±5.2)岁,随访时间(16.2±1.7)个月。患者手术时间(144±21)min,中出血(103±20)ml,术后引流量(80±34)ml。患者术前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8±1.0)分,末次随访时改善至(0.9±0.7)分;腿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1±0.9)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0.9±0.7)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的66.2%±8.0%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6.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无切口感染,在随访期间未出现固定松动及失败、融合器移位等情况,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68.8%(11/16)。结论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联合骶骨翼螺钉对腰骶部进行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来治疗腰骶部椎管狭窄症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

  • 标签: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减压内固定术 椎间融合术 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合并与不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腰椎滑脱症患者腰椎后路减压融合(PLIF)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HBL),探讨RA患者中HBL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在菏泽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合并RA的腰椎滑脱症患者(RA组),同时期筛选73例未合并RA的患者(NRA组)。分析比较两组基本信息、RA信息、手术情况以及出血量相关指标。以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HBL作为主要结果;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血细胞比容(Hct)和血红蛋白(Hb)及其变化值、手术前后贫血数量、术后新发贫血数量、自体血和异体血输注量等作为次要结果。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RA组HBL的相关因素。结果RA组男9例,女41例,年龄(62±7)岁;NRA组男11例,女62例,年龄(64±9)岁。RA组病程为(14.4±11.2)年,其中单药或联合口服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者最常见,两组在椎弓根螺钉数和椎间融合器置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两组在总失血量(TBL)、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93±315) ml比(630±365) ml、(454±373) ml比(414±375) ml和(653±376) ml比(675±400) ml,t=1.072、0.388、-0.189,均P>0.05],而HBL及HBL所占TBL比例在NRA组中更低(t=6.157、2.965,均P<0.05)。根据手术节段数进行分层分析,长节段(≥3节段)手术中NRA组中HBL和HBL所占TBL比例均优于RA组。次要结果对比Hct改变值在NRA组小于RA组(P=0.031),但两组Hb减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新发贫血以及贫血加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体血输注和手术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的Steinbrocker级别高、未服用DMARDS、Hb变化和输注异体血为HBL的独立相关因素(β=0.363、-0.272、0.210、1.204,均P<0.05)。结论RA组和NRA组在TBL、中出血、术后引流和手术时间上无差异,而HBL以及HBL所占TBL比例在RA组高于NRA组;RA组的Steinbrocker分级高、未服用DMARDs、Hb改变较多。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腰椎滑脱症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术中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一种镜下微创前路全髋关节置换(Endo-THA)并回顾性分析其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骨二科对30例患者(32髋)行Endo-THA,其中男12例13髋,女18例19髋,年龄32~87(63±14)岁,体质指数(BMI)(26.9±4.5) kg/m2。通过平卧位直接前入路,用一个近端长5~6 cm的横向切口和一个远端1 cm的穿刺切口。在内镜完成髋臼侧磨锉与股骨侧松解,分体式打入髋臼假体。股骨侧通过顶钩法在横切口内完成准备与假体的安装。统计分析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假体植入位置角度、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股外侧皮神经功能情况及患者自觉满意度。结果30例(32髋)手术切口长度(5.9±0.4) cm,所有患者切口均Ⅰ/甲级愈合。手术时间(65±14) min,中出血量(136±56) ml,髋臼外展角41.4°±3.6°,髋臼前倾角16.0°±5.3°,术后6、24 h患者静息状态疼痛VAS评分均≤2分,活动锻炼后VAS评分与静息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间相同状态下VAS评分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 h所有患者均可下地。术后住院1~3(2.0±0.9) d。术前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35.5±8.1)分,术后6个月为(94.7±3.0)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无患者诉大腿前侧麻木,自觉满意度评分(9.3±0.5)分(满分10分)。结论Endo-THA安全有效,避免了常规前路手术中拉钩对阔筋膜张肌的压迫,可应用于肥胖及肌肉健硕的患者。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 内镜下关节置换 微创 直接前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符合诊断标准的前提下,如何将理想化低剂量螺旋CT扫描用于肋骨骨折诊断的临床研究之中。方法:选自章丘市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1年1月期间疑似肋骨骨折的60例骨科病人作为临床研究观察对象。用随机分组的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剂量的螺旋CT检查方式进行扫描,实验组选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方式进行扫描,通过对比这两种螺旋CT扫描方法下的肋骨图像质量、肋骨骨折检出率、容积CT剂量指数等。结论:低剂量螺旋CT与常规剂量的螺旋CT相比,在图像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前提下,图像质量没有较大差异;低剂量螺旋CT对于肋骨骨折检出率与常规剂量螺旋CT没有差别;在被检者接受低电离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对肋骨骨折诊断的高正确率。

  • 标签: 低剂量螺旋CT 肋骨骨折 常规剂量螺旋CT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对比并分析肋骨骨折患者采用DR检查与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与应用价值。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与DR都有自己特有的优势,但相较而言,多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更高,其诊断特异度、敏感度以及诊断准确率更具有优势,因此,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肋骨骨折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D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镜联合荧光造影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动脉瘤夹闭中使用神经镜联合吲哚菁绿荧光造影,以了解动脉瘤形态, 观察瘤颈具体位置、与载瘤动脉关系,夹闭动脉瘤后载瘤动脉有无狭窄、夹闭不全以及动脉瘤后壁下隐藏的穿通支血管有无误夹。结果15例动脉瘤夹闭全部成功(15/15),3例动脉瘤夹闭后使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及神经镜观察后,发现动脉瘤颈残留,给予调整动脉瘤夹位置或补加动脉瘤夹,有1例脉络膜前动脉瘤夹闭后发现误夹脉络膜前动脉,给予调整动脉瘤夹后再次使用ICGA及神经镜观察,脉络膜前动脉通畅,有1例A1段动脉瘤夹闭后,使用ICGA及神经镜观察发现有穿支血管被误夹,给予调整动脉瘤夹后血管通畅,本组患者无手术相关致死、致残病例,也无植物生存状态病例。结论在开颅动脉瘤夹闭中,使用神经镜观察穿支血管有无误夹及动脉瘤是否夹闭完全较不使用神经镜和(或)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可以减少中脑血管痉挛,减少穿支血管误夹率,避免动脉瘤瘤颈残留,避免载瘤动脉狭窄或闭塞,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动脉瘤 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正确采取最优化低剂量技术,诊断肋骨骨折时的最优化影像质量和最优化辐射剂量。方式: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选取60例肋骨骨折的患者,均分为两组,各组都有30名患者。实验组采取了低剂量螺旋CT扫描法进行检查,对照组运用正确的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法进行检查。观察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扫描后肋骨骨折的影像质量、辐射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之间的乘积。结论:对于目前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和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扫描,对于诊断其肋骨骨折的全肺对应四部位影像质量评价等级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两者在这之间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异, P>0.05。然而常规剂量螺旋CT技术扫描和低剂量螺旋CT技术扫描在临床治疗其他肋骨骨折时所采取的辐射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的乘积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 标签: 低剂量CT 辐射剂量 影像质量 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在当前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但是固定资产管理仍然存在重大问题,本文提出适当的解决对策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高校的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 标签: 高校固定资产 管理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应用预开窗与外分支主动脉腔修复(TEVAR)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治疗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5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需重建LSA的79例主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LSA重建方式不同分为预开窗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57.3±12.5)岁]和外分支组29例[男25例,女4例,年龄(53.1±14.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干预率、死亡率以及夹层术后的假腔重塑情况等。结果两组围手术期和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干预率和死亡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6、0.156,均P>0.05),预开窗组手术时间[(123.0±40.7)min]显著长于外分支组[(84.2±16.3)min,t=2.173,P=0.034]。两组术后支架段假腔血栓化程度均高于非支架段(χ2=7.213、14.359,均P<0.05),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0、0.886,均P>0.05)。两组术后夹层各平面真假腔变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开窗与外分支TEVAR重建LSA治疗主动脉弓降部病变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外分支TEVAR技术耗时更短,对于锚定区较短的病变具有更高的有效性,且在支架段近期主动脉重塑效果更佳;而预开窗TEVAR技术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腔内手术 支架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企业的作用更显得举足轻重。电力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企业带来持续经济发展的固定资产也是电力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从2009 年至今,国家不断投入资金对电网进行完善、升级改造,短短几年郴电国际汝城分公司固定资产原值就翻了5倍,增长金额约 65000 万元,增长数量之多、金额之大、范围之广,使得核算与管理难度增大,导致其核算与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 标签: 电力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建议
  • 简介:摘要:中华武术门派中太极拳在全世界越来越普及,它的良好发展情况显示了主要趋势和主流。作为家拳派,其历史博大精深,为进一步掌握太极拳劲的功法特点、技术要领以满足修炼效果的要求。本文采用现场观摩学习、文献资料收集、逻辑分析并与专家学者以及民间拳师进行交流等方法,对太极劲修炼的技术要领进行分析,其研究对太极拳的技术水平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也对太极拳推手技术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 标签: 太极拳 太极推手 内劲 修炼 技术要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日间模式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腔血管成形(PTA)治疗自体动静脉瘘(AVF)成熟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自2016年1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采用日间模式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AVF成熟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基础信息、病变部位、穿刺入路、使用球囊个数与直径,并计算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结果AVF成熟不良患者21例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52.6±12.9)岁,其中20例治疗成功,1例发生血管破裂行AVF重建,并发症率为4.8%(1/21)。患者住院天数为(1.05±0.71)d,费用为(11 487.7±4 401.4)元。2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9.7±8.3)个月,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70%和55%,二期通畅率均为90%。结论采用日间模式行超声引导下PTA是促进AVF成熟的安全有效方法,具有很高的技术成功率和良好的通畅率,可取得满意的促成熟效果。

  • 标签: 动静脉瘘 动静脉瘘成熟不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超声引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神经镜下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及技术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2月至2019年2月期间运用全程神经镜下锁孔入路MVD的97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者利用自然间隙,无需磨除发达的岩骨嵴或者过度牵拉脑组织,可视化、全景化地观察和评估脑桥小脑三角(CPA)区情况,准确识别责任血管,避免责任血管遗漏或者减压不充分,同时采用预垫技术、架桥技术及潜水技术,保证手术疗效的同时减少手术副损伤。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及复发鉴定,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本组97例PTN患者中,96例在神经镜下发现责任血管,其中单纯动脉性压迫77例,单纯静脉性压迫6例,动静脉同时压迫者13例。本组中87例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5例疼痛显著缓解,术后无需口服药物;4例疼痛部分缓解但仍需口服药控制,剂量较术前减少;1例无效。术后出现患侧面部麻木4例,患侧听力下降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脑梗死和脑出血,无颅和切口感染。随访3.0~38.0(22.4±2.2)个月,术后复发3例,口服药物可控制疼痛,未再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无复发或加重。结论全程神经镜下锁孔入路MVD治疗PTN可提供全景化视野,避免责任血管遗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神经内镜 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超声辅助神经镜经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及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6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脑疝形成,超声定位血肿并确定进入血肿腔路径,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行血肿清除,并应用超声探测有无血肿残留。术后CT观察血肿清除率,术后半年随访并应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66例患者中63例残余血肿量<10%,3例残余血肿量为10%~20%。术后并发肺炎11例,其中9例行经皮气管切开;再出血2例,出血量均较小,无需再手术;继发颅感染1例;继发脑积水1例;无1例并发脑挫伤。术后半年Barthel指数分级法评分:Ⅰ级3例,Ⅱ级25例,Ⅲ级34例,Ⅳ级3例,死亡1例。结论中超声辅助神经镜经侧裂入路有助于提高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基底神经节 超声检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