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肿瘤药物对护理人员的危害,强化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性健康损害的发生。方法护士直接参与抗肿瘤药物配置时,加以防护。结论抗肿瘤药物对护理工作者健康的危害是通过近距离直接接触,其职业危害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除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制度以外,更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来维护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MRI)在评估抗肿瘤血管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及肿瘤侵袭性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利用HCT116细胞株在裸鼠建立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将16只雌性裸鼠(鼠龄6~8周,体质量15~18 g,实验动物许可证编号:11400700325797)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第1、4、7、10、13天经腹腔注射给予贝伐单抗注射液(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处理,然后于第0、3、6、9、12、15天进行DCE-MRI及BOLD-MRI检查。通过病理检查验证肿瘤治疗后的血管成熟程度和微环境缺氧情况。统计学上主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5 d后治疗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体积分别为(712±43)和(1 051±112)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9, P<0.01)。治疗组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各时间点测值为(0.135±0.005)、(0.147±0.006)、(0.175±0.009)、(0.161±0.006)、(0.140±0.005)、(0.116±0.008)/min(F=81.386,P<0.01);速率常数(Kep)分别为(0.788±0.030)、(0.804±0.036)、(0.983±0.059)、(1.105±0.091)、(0.840±0.047)、(0.786±0.041)/min(F=45.901,P<0.01);血管外细胞外间隙(Ve值)分别为(0.652±0.006)、(0.559±0.026)、(0.466±0.016)、(0.286±0.027)、(0.363±0.020)、(0.246±0.033)(F=384.290,P<0.01);横向弛豫率(R2*值)分别为(24.813±0.961)、(24.675±1.070)、(21.425±1.371)、(17.850±0.885)、(24.613±0.640)、(27.013±0.734)/s(F=89.32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第3~12天期间Ktrans值、肿瘤血管成熟度(VMI值)高于基态水平。CD31阳性染色率、VMI值与Ktrans值的相关性最高(r值分别为0.854、0.795),其次是AUC180值(r值分别为0.750、0.808),最后是Ve值(r值分别为0.744、0.712)及Kep值(r值分别为0.729、0.758,均P<0.05)。R2*值则与HIF-1α、纤维连接蛋白阳性染色率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810、0.816,均P<0.05)。结论DCE-MRI及BOLD-MRI可以无创、动态地观察血管抑制剂治疗期间肿瘤微循环灌注及缺氧程度的改变,R2*值可以预测肿瘤治疗期间的转移潜能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抗肿瘤口服中药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情况,并为此采取相应的药物服务干预举措。方法:从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之间接收的患者群体中选出50例研究对象展开讨论,这些患者均因为服用抗肿瘤中药而导致产生了不良反应情况。深入调研这些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发生原因、临床表征以及制定对应的药学服务干预措施。结果:此次经过调查发现,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的患者较多,占比为72.00%,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患者例数最少,占比为6.00%。患病类型包括肝癌、食管癌、胃癌以及乳腺癌等,其中肝癌患者占比最高(24.00%)。多药合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占比为44.00%。因为个体差异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占比为24.00%,其次是疗程过程、药物因素。结论:必须要对中药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引起重视,强化药学服务干预力度,确保中药得以科学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了在药剂科抗肿瘤药物实际管理事务中,介入规范性安全管理形式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从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选取了195名接受肿瘤治疗的病人,根据药物安全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管理组和规范管理组。传统管理组采用传统的一般方法进行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而规范管理组则采用规范化调整的方法进行安全管理。结果:通过比较两组病人药物治疗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规范管理组在住院时间、使用药物种类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三项指标上均优于传统管理组(P<0.05)。结论:将规范性安全管理应用于药剂科抗肿瘤药物的管理操作中,可以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