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FGF生长因子治疗后肢缺血兔的剂量关系。方法将48只后肢缺血的兔模型分成四组(每组12只)分别注射rh-bFGF5μg,10μg,20μg和缓冲溶液。处死前均采用DSA技术观察肢体侧支血管形成,计数侧支血管数。处死动物后取股内侧肌肉制作标本,进行毛细血管密度、微血管/肌纤维束比值检测。结果(1)注射10μg和20μgbFGF后血管造影可见骨骼肌内、外侧有大量小血管形成。(2)10μg和20μg治疗组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肌纤维束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rh-bFGF可有效促进兔缺血肢体血管新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外源性硫化氢(H2S)抑制大鼠结肠动力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检测H2S合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SE)和胱硫醚-β-合成酶(CBS)在成年Wistar大鼠近端结肠的分布;制备近端结肠纵行肌(LM)和环形肌条(CM),通过恒温浴槽实验观察NO相关工具药干预后外源性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对LM和CM收缩活动的影响;通过膜片钳实验检测不同浓度NaHS对平滑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结果H2S合成酶CBS和CSE在近端结肠肌间神经丛、黏膜层及环纵平滑肌细胞均表达。河豚毒素孵育肌条后NaHS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LM和CM自发性收缩活动,LM最大抑制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917.6 μmol/L(95% CI:776.3~1 085 μmol/L,n=6),CM的IC50为730.4 μmol/L(95% CI:592.2~900.8 μmol/L,n=6)。NO供体硝普钠(SNP)预处理肌条后加入NaHS(3×10-4~6×10-4mol/L),LM及CM收缩幅度呈现双向变化,其中低浓度NaHS使LM收缩幅度从(0.679±0.181)g增加至(0.840±0.400)g(n=8,P<0.01),使CM收缩幅度从(0.378±0.140)g增加至(1.176.±0.056)g(n=8,P<0.01)。sGC抑制剂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sGC)ODQ孵育组NaHS的IC50高于对照组(P<0.05),而NO合成酶抑制剂L-NNA、NO前体L-精氨酸、环磷酸鸟苷(cGMP)竞争性拮抗剂PET-cGMP预处理肌条前后NaHS的IC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HS(100 μmol/L)使L型钙通道峰电流密度增加[(-4.29±0.29)比(-3.77±0.27)pA/pF,P<0.01];而NaHS(300 μmol/L)使峰电流降低至(-2.96±0.34)pA/pF(P<0.05),并使电流-电压曲线右移。结论外源性H2S对大鼠结肠动力可能具有双重调节作用,其中对结肠平滑肌的抑制作用不依赖NO;L型钙通道在H2S对结肠动力的双重调节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