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2002年颁布《终身学习法》以来,通过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全面参与的推展,我国台湾地区的终身教育体系已基本建成.简要回顾台湾地区终身教育的发展脉络,从社区总体营造运动的需求、多元化学习需求、“少子化”产生的招生供过于求、“老龄化”产生的老年教育需求等方面梳理终身教育时代台湾地区大学面临的挑战.面对诸多的挑战,台湾地区的大学纷纷以拆除围墙的开放姿态应对.着重选取台湾大学作为公立大学和综合类大学的代表,选取元智大学作为私立大学和理工类大学的代表,详细分析它们在台湾地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向社会开放的模式和特点.通过探析终身教育时代台湾地区大学的社会开放模式,得出几点值得大陆地区大学借鉴和参考的经验:大学开放需要统一的理念支撐、需要规范的组织管理、需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需要结合自身的特色优势.
简介:本研究主要在探讨80年代至今,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及所采取的因应措施。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在90年代逐渐迈向普及化后,在财政困窘下,一方面是政府对大学的补助款逐年减少,一方面是大学体认到市场的优势,以市场的利基舒缓财政的压力,形成政府、市场与大学财政良性的互动关系。政府对大学财政的改革所采取的作为是:(一)以教学需求为导向,改变经费分配机制;(二)推动实施校务基金,协助公立大学财务自主;(三)对私立大学提供奖补助的经费;(四)5年500亿竞争性补助款的分配。至于市场对大学财政改革的影响,是1990年开始实施“大学弹性调整学费”,除由政府订定每年收费标准外,大学按需求有10%上限的调整学费空间。对于学费征收,政府给大学自主的空间有限,学费对公私立大学有“市场失灵”的现象。所以,台湾地区公私立大学财政改革的作为仍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的利基发挥的功能有限。最后,本文对台湾地区公私立大学未来财源筹措途径提出若干策略,作为改进的参考。
简介:台湾地区自从1987年7月16日“解严”以来,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开放,面对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台湾“立法院”于1994年2月7日颁布了“师资培育法”,从此师资培育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改变了传统师资培育由师范校院负责的方式。本文谨就1987年之后台湾地区在师资培育方面的改革情况、由此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作一概括分析,并略述浅见。一、台湾地区师资培育的改革(一)政策与法规方面1994年以前,台湾师资培育皆采用一元化、公费、分发、中小学教育分流培养政策,自1994年“师资培育法”通过后,政策有了很大的转变。“师资培育法”全文共计20条,其重点包括:
简介:上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开始以“自下而上”的社区建设体制替代它实行了近30年的“自上而下”社区建设体制。它主要体现在:在制度设计方面引入了“社区导向”,在制度执行方面重视“基层政府”和社区的作用,而在执行过程中引入了“自下而上申请专案”的机制。纵观台湾地区社区建设实践,可以看到:台湾地区社区建设自始至终贯穿着官方“改造社会战略”的意志;在“公民社会”未经建成基础上推动的社区建设体制所主张的“自下而上”模式不得不借由“自上而下”的行政干预方式推动,这为社区主义的扩展提供了空间,因而其社区建设政策转轨呈现出“柔性强制+示范诱致”的变迁特征。台湾地区推动社区主义虽然是深嵌于其特有的政治社会生态,但其主动推动的姿态以及培育和辅导民间组织的积极作为,尤其值得借鉴。